现代人几乎都是书呆子,偶尔有一两个异想天开的很快就会烟消云散,因为我们太相信眼前的一切,因为我们的思维已经固化!再不改变,未来不过是重复现在和过去!
人在生活中遇到最多的其实还是情感方面的问题,爱谁不爱谁,选谁不选谁,结婚不结婚,过还是不过,离还是不离,快不快乐,幸不幸福,作为相配合的是在工作上的适应不适应,进步不进步,努力不努力,就这样一边纠结一边变老,结局或美好或单调或幸福或悲哀,总之有一个结局。
直到 18 世纪,在德国大哲学家康德之后,演绎推理才逐步发展起来。到了 20 世纪,爱因斯坦说,适应于科学幼年时代以归纳法为主的方法,正在让位给探索性的演绎法。
但是,归纳推理的思维形式,在学习中仍然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恩格斯说:归纳和演绎,正如分析和综合一样,是必然相互联系着的。不应当牺牲一个而把另一个捧到天上去,应当把每一个都用到应该用的地方,而要做到这点,就只有注意它们的相互关系、它们的相互补充。
科学上的演绎往往是从一个假设开始,比如大爆炸、黑洞、进化论等等,再从这一假设出发推出各种结论,再用试验、观察等办法来验证这些结论,结论正确了,进一步加强前提假设。《人类简史》就是在进化论基础上的一本书,从咱们思维课程的角度,书里还有不少问题值得再思考。
再强化一下,归纳和演绎,在「互联网+」打造概念一课中,我们提到归纳正向演绎过渡。马云的「五新」我们也说过是在归纳向演绎过渡的阶段。
下周咱们通过推理的案例,感受推理的来龙去脉,然后过渡到各种思维类型的学习上去。
掌握了推理的办法,我们就来看看如何使用推理让自己的思维变得清晰起来,又是如何识别出别人的错误推理的,现在很多新闻消息里出现令人啼笑皆非的说法,但是大家明知道这些说法有问题,又不知道错在哪里,我们就用实例来分析分析。看看它可笑又可怜的模样。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自己不想做的事却偏偏没法拒绝,不得不做,但大家的出发点好像又都是好的。
比如,逢年过节回家遇到的催婚的现象就是典型的例子。父母亲属都为自己好,这也是能体会到的,但是婚姻大家都觉得是自己的事,怎么办呢?我们有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如果不能解决,那有没有一个解释呢?怎么全面地理解这件事呢?下周我们通过一个案例来试着探讨一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