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6 节 第八周小结(第1页)

我们总是被不易察觉的东西所左右、所控制,有一天终于看清,于是恍如梦醒,原来的沾沾自喜只是迷失了自我。

上周讲了思维的深层结构,相对而言有点难度。

思维的几层关系大家不必深究,已经是理论层面的探讨,对使用没有直接的影响,我们真正要掌握的就是使用层面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就够用了。

对思维的深层结构做个比喻。

就像大家会用电脑,有几个人知道电脑的原理,芯片是怎么回事,硬盘是怎么回事,软件是怎么编出来的,系统又是什么东西?别说咱们了,到现在中国的国产芯片都没能市场化,软件编程语言也和中文无关,操作系统更是被人卡着脖子,好不容易有个办公软件 WPS 还能让大家有个选择,但是太多的基础都的依赖别人。可是,现在还有多少年轻人能立志建功立业呢。孔子他老人家 15 岁立志于学,就是现在上高一的年龄,终身践行,成为万世师表的楷模,厉害吧,这才是我们的榜样。

说点普遍遇到的小问题,怎么理解。

计划赶不上变化,没错,但是不能拿这个当自己犯懒的借口,在思维惰性的课里说过,不能骗自己啊!人很聪明,会有各种小技巧骗自己。


计划赶不上变化。但是有些东西不是随意变的,要变也要具备充分的理由,在没改变之前,可不能随意变。《三国演义》里,关羽不听诸葛亮的,没有坚决执行联孙抗曹的战略,结果就是灭亡,一代名将死得多可惜,还影响了后面的整个事态发展。因为关羽认为时局变了,不是当年的情况了,孔明先生的战略不适用了,但是他的判断能力还没到,所以,改变了计划,一败涂地。

所谓的计划赶不上变化,这里的变化都是影响事物发展的因素,如果计划里没有调节机制,只能说计划制定的有问题,不能说制定计划有问题。正因为有计划才有变化,这也是一个辩证关系,一个人根本没有计划何来变化而言?所以,好的计划是有应对变化的机制,而不是干脆不计划。

大家想想,那么规律是什么呢?规律不就是要找出不变的东西吗?我们上节课《深层思维》里也谈到了,我们要把握的就是「变」背后的「不变」,否则,训练思维能力做什么呢?只看表面不抓本质,那就不需要多强的思维能力了。透过现象看本质,本质如果没事就变,那还叫本质吗?怎么看本质,《引发推理》里说过,「透视」世界,不是用眼的,是用思想、思维。

说到诸葛亮,咱们再补充说明一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