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0 节 诉讼对决与推理结构(第1页)

鸡蛋相生的问题谁也解决不了,如果从进化理论的角度,先有鸡的可能性更大,但谁又知道呢?所以古人有图腾崇拜、天神、天帝的信仰是非常正常的思路,我们生在那个年代也一样,现代就不是吗?我们不是把科学视为宗教一般地崇拜吗?很多时候,我们的推理都要看起点在哪里。

这节课我们的推理案例就像一条多头蛇一样难缠。

从前有一位老师,他有一个规矩:跟他学习法庭辩论的学生可以先不交学费,如果他毕业后的第一场官司就打赢了就得付学费,否则不用付学费。

20 世纪英国大哲学家、数理学家、文学家罗素先生在他的《西方哲学史》中提到过这个故事,故事里的老师叫普罗泰戈拉,但罗素认为「这个故事无疑是杜撰的」,但问题却是实在的。

普罗泰戈拉也确实教得好,这不就冒出来一个「聪明的学生」。

这个学生在毕业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与老师普罗泰戈拉打一场官司。他的目的就是不想交学费,我就和老师打这个官司,我赢了不交学费。

他是这样推理的:如果我赢了,按法官判决我不用交学费;如果我输了,按老师的规矩我也不用付学费。稳操胜券啊!

普罗泰戈拉也不含糊,积极应诉。目的是要收回自己该得的学费,顺便教训一下这个自大的学生。

老师的推理是这样:如果我赢了,按法官判决我收回学费;如果我输了,按我的规矩我还是收回学费。嘿嘿,智珠在握啊!

法官也开始思考了:如果判老师赢,目的是想让老师得回学费,但按他自己的规矩,他就不能收回学费了;如果判学生赢,按判决学生仍然不必付学费。

但是反过来,要是不想让学生交学费,就要判学生赢,但按老师的规矩,他必须付学费;要是判老师赢,按判决他还是要付给老师学费。

诶呀,这个法官很烦,对法官来说似乎总是事与愿违,而老师和学生却又都是信心满满,毫不怀疑结果对自己有利。这可怎么办呢?

我们没事可以翻来覆去地推,不管我们站在法官还是老师或者学生的角度,结果总是上面描述的那样。所以我们要跳出来,站在一个更加高的角度才能看清楚里面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首先,我们要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不唯一。

其实法官也总能得到「事与愿同」的结果,我们来看。

法官:目的是想让老师得回学费。判老师赢,按判决学生要付学费;判定学生赢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