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平时在地铁上有没有听到一些不经意间响起的手机铃声,你最喜欢的手机铃声又是哪一部呢?有一首古典乐曲,在 1990 年代居然曾经是很多欧美国家人民的标配手机铃声,那个时候在地铁上、在餐厅里面,甚至办公室里面此起彼伏的响起同一款手机铃声,就像小朋友们平时在学校里跟老师举手报到一样,现在我们回想一下这样的场景,觉得怪可乐的。
而在更早一点的 1980 年代,在我们中国,当时许多人还刚刚开始用录音机听音乐,小朋友们恐怕都不知道这种录音机。有一款著名的三洋录音机,他用来播放乐曲的试机磁带,也是同一款古典乐曲,现在大家是不是有点好奇了,到底是哪一首乐曲有这样风靡全球的力量,后来还有一首著名的流行歌曲,也用到了它!对了,就是 SHE 的《不想长大》,怎么样?旋律很熟悉,到这里大家或许已经猜出来了。
这首乐曲就是莫扎特的第 40 号交响曲的第一乐章。莫扎特的这首第 40 交响曲又称作 G 小调第 40 号交响曲,K550,是他最后的三首交响曲之一,也是他最成熟的作品。其他两部分别是第 39 号降 E 大调 K543 和第 41 号 C 大调朱庇特 K551。他们都是莫扎特在 1788 年的一个夏天里面用了 6 个星期写完了三部交响曲,其中第 40 号的出品日期是 7 月 25 号,著名的莫扎特指挥家哈农库特曾经说莫扎特的这三大交响曲应该是一个整体,第 40 号交响曲是居中的一步,因为它不像第 39 号有一个序幕,而第 41 号有一个尾声,但不管怎么样,它都是莫扎特所有交响曲中最为人所知的作品。它也曾被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家人们称为是莫扎特的命运交响曲。那么为什么这部作品会如此受欢迎?首先我们来听听他的第一段旋律。
是不是,非常简单,这就让我们联想到了音乐史上的一个神奇的现象,许多简单的曲调却成为了经典名曲,其实这样写是有道理的。他有一种回归单纯的意思,在我们小时候背过的唐诗里面也有这样的现象,像骆宾王 7 岁的时候就写了《咏鹅》,就是小朋友们最熟悉的「鹅鹅鹅,曲项向天歌」三个鹅字重叠出现。就像莫扎特第 40 号交响曲,一开始的三个叠词,一般的句子,发咪咪都三个叠字,嘀嘀哒嘀嘀,朗朗上口,让小朋友们也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充分培养了他们的音乐感觉,就像贝多芬的欢乐颂也是这样,非常的容易传唱,但是又无比精妙,非常的精炼简洁,一个音符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