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 节 猛虎细嗅蔷薇,来自贝多芬慢板的深沉抚慰(第1页)

今天我们来听一首缓慢的脑波音乐。一般来说,阿尔法脑波音乐主要采用轻量缓慢的钢琴曲,音量适中、曲调舒缓,也就是旋律性不是那么清晰直白的,可以让人放松唤醒大脑,但又不会影响大家的思路,可以辅助大家进入深度工作和深度思考。

今天的脑波音乐挑选的是贝多芬的一首慢板,来自他的钢琴奏鸣曲,编号是 op.106,也就是著名的降 B 大调第 29 钢琴奏鸣曲,也称作槌子键琴奏鸣曲。这是贝多芬的一首晚期的作品,非常的难弹,不但演奏技术非常难,在音乐的表达方面更是深不可测。钢琴家们对贝多芬的音乐有点困惑,他们不知道应该弹得狂热还是悲哀。

当然聆听起来也是让人一头雾水,但这就是这首乐曲的不凡之处,因为音乐和文字绘画相比,使它更抽象、更隐晦。贝多芬发展了它的丰富、复杂和隐晦,到了晚年他已经完全耳聋,也完全不在乎人们是不是能够听懂他的音乐。他的晚期音乐里面那种隐晦,就像漫长的人生一样,酸甜苦辣五味杂陈。

如果说有哪些乐曲可以串起贝多芬的医生,就是他的 32 首钢琴奏鸣曲,贝多芬从 26 岁开始写第 1 首钢琴奏鸣曲,写到最后一首 op.111,期间相距了 31 年,31 年里面写了 32 首,平均下来是差不多一年一首。这些钢琴奏鸣曲不是应景习做,也不是为了出版换钱,他们全都是作曲家的艺术探索和心灵之歌。

英国学者路易肯特纳说,这就是贝多芬的自传。大部分作曲家都是钢琴家,他们从小弹钢琴,对这一乐器非常熟悉,因此写了不少钢琴曲,所有作曲家写的钢琴曲加起来,可能让一个钢琴家弹个三辈子都弹不完。而作曲家们不仅写钢琴曲,钢琴也是他们的实验田,他们在音乐上的新发现、作曲上的新手法,一般都会在钢琴作品上先试试,然后才会搬到他们的交响曲里面。我们在前面也听过一些贝多芬的作品,在他青年时代写悲怆奏鸣曲,写英雄交响曲,风格非常的激烈,都是激情奔放的,排山倒海地扔掉一切规则和繁文缛节苛问生命本身。

后来贝多芬耳聋了,经过痛苦地与命运搏斗的过程,他的音乐才能他的与命运战斗的力量都被激发出来了。而他从来没有灰心丧气,过到了中晚期,他仍旧写出了壮丽的英雄主义的热情奏鸣曲。这首槌子键奏鸣曲写作时间比热情奏鸣曲要更晚一些,它和热情一样,这两首作品都是以超级难弹而著名。

在 200 年前只有李斯特和克拉拉·舒曼这样的顶级钢琴架可以胜任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