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这一讲是用快板音乐刺激孩子们的大脑发育。音域是在人们听觉最舒适的中高音区,节奏比较令人兴奋,推荐的是大家比较熟悉的《野蜂飞舞》。这两天大家都在兴高采烈的给歌王周杰伦打榜。周杰伦也非常喜欢弹钢琴,而且在他导演的电影《不能说的秘密》里面还谈过一段《野蜂飞舞》,他用这首乐曲和同学斗琴。
可见《野蜂飞舞》是一首非常适合炫技的钢琴曲,大部分钢琴家都弹过,郎朗弹的时候大家激动地发弹幕说,天哪,这里有 100 个唐僧在碎碎念。
后来《野蜂飞舞》被改编成了小提琴曲、长笛曲、吉他版,据说每年都有吉他手拿这个曲子拼手速,甚至还有合唱曲的版本,合唱曲《野蜂飞舞》可真不容易呀,不只是舌头打颤下巴脱臼也唱不过来拍子,而是他完全唱准也非常不容易。后来还出现了中国乐器的各种改编版本,像二胡拉、笛子吹《野蜂飞舞》,非常的热闹。
为什么大家都会拿它来炫技呢?因为《野蜂飞舞》通篇都是由 16 分音符组成的节奏奇速无比,是各种乐器演奏技能的炼金石,其实《野蜂飞舞》最早的版本是管弦乐版的,来自俄罗斯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他就是那位写《一千零一夜》的作曲家。他还是一名管弦乐的大师。在我们音乐学院里面,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用他写的管弦乐队乐器法来教学,他一定想不到自己流传最广的乐曲居然是《野蜂飞舞》,这首小品在乐曲一开始就是一连串快速的半音,为我们描绘出一幅《野蜂飞舞》的画面,作曲家本人是这样描述的:从海面的远方飞来一群大黄蜂,围绕在天鹅的四周,盘旋飞舞,一个音阶上下盘旋的音型描绘野蜂的飞行,然后这个音型往上移动到另一个高度,听起来就像这只大黄蜂移到了我们头顶继续嗡嗡嗡嗡的飞行,接下来小提琴和中提琴奏出来纤细的颤音,使我们感受到《野蜂飞舞》时,震动的声响力度上的各种强弱变化,但是描绘了野风忽远忽近,偶有停息的景象惟妙惟肖,而且显然这里又多了一只大黄蜂,一只、两只、三只,音响变得越来越浓厚了,一只大黄蜂召唤来了一大群大黄。那么这首乐曲为什么和野蜂有关呢?
这背后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野蜂飞舞》是来自俄罗斯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歌剧《撒旦王》的故事里面的一小段插曲,而这部歌剧真是根据大文豪普希金的同名小说改编的,他说的是从前在民间有三姐妹,大姐和二姐都非常的懒惰,爱慕虚荣,还幻想有一天能当上皇后,她们什么重活都不干,都推给三妹妹米莉特丽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