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得出结论,则必须有根据。而要把结论和根据讲得通俗易懂,就必须条理清晰。那么,条理是什么呢?条理,也叫做「逻辑的顺序」。逻辑思维的第二个原则:「理清条理」。
所谓「理清条理」,换言之,就是用「因为」和「所以」把根据和结论连接起来。
我们可以通过根据,得出结论,中间用所以连接。
我们也可以先说结论,通过因为把根据连接。
举个例子,我们可以按照这种模式造句。
「 A 国拥有世界第一的军事实力」 所以「没有国家想跟 A 国开战」
「没有国家想跟 A 国开战」 因为「 A 国拥有世界第一的军事实力」
我们在求职面试中,常常会听到面试官说「请先说结论,然后列出理由」,其实就是使用了以上两种逻辑中的后一种了。
用这两种逻辑来理清条理,有几种固定模式。「演绎法」就是其中之一。最有名的演绎法是「三段论」。三段论由「大前提」「小前提」「结论」三部分构成。我们来举个例子。
大前提:「人人都会死」
小前提:「苏格拉底是人」
结论:「所以苏格拉底会死」
这种把大前提和小前提有逻辑地联系起来,最后导出结论的方法就是「三段论」,它是一种演绎法。这种方法在注重逻辑性时特别能发挥威力。
另一个有代表性的是「归纳法」。如果说演绎法是用一根线来串联逻辑,那么归纳法则是用几根线来串联逻辑。
举个例子。
结论:「老师感冒了」
依据 1 :「不停地用手摸额头」
依据 2 :「带着口罩」
依据 3 :「频繁地咳嗽」
依据 4 :「有鼻音」
依据 5 :「前几天说过『妻子感冒了,做家务事很吃力』」
「老师感冒了」这个结论,可由这 5 个根据推导出来。跟演绎法相比,归纳法的逻辑性稍许低些,但是它更容易推导出一些创造性结论哦。
要想做到「理清条理」,必须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能否用「因为」和「所以」把根据和结论恰当连接起来。比如下面这种例子,其实只是「同义词反复」。
- 我想进入贵公司。
- 因为我想在贵公司工作。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