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摈弃常识?首先我们要运用逻辑树,列出解决方案的可选项。此时重要的是,可选项的数量。在列出选项阶段,比能否实现更重要的,是备选项的数量。因为,如果一开始先入为主地认为「这绝不可能」,那么思考就会变得狭隘,可能导致找不到有效的解决方案。
举个例子。假设问题是「加班时间太长」,其最大的原因是「开会占用了太长时间」。那么,我们可以把它的解决方案做成逻辑树来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大致确定解决方案的方向。比如可以减少出席会议的次数和减少每次会议的持续时间,然后开始添加一些可选项。在分析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有的可选项较难实施,比如「只参加必须参加的会议」。不过,是否难以实施,可在列出全部可选项之后再做评价。因为,乍看之下难以实现的可选项,换个角度,就能找到实施方法。所以,为了防止遗漏这类解决方案,我们首先必须确保可选项的数量足够多。
当我们想尽一切可能增加可选项时, 就可以利用自己的经验和直觉进行分析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可以借助之前的经验,现在的情况跟之前有哪些不同,那么这次怎样解决问题呢?运用自己头脑中的方法论来给出可选项。
但是,即便你没有这样的经验和直觉,仍然有办法给出行之有效的可选项。那就是「摈弃常识」。设立解决方案时,最大的障碍是过去的惯例和组织的常识等。因为它们会束缚人的自由思考,用主观判断来误导问题的解决。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就需要我们时刻自问「我是不是被惯例和常识束缚,思考太狭隘了?」
对于毫无经验的人,反而更擅长这种摈弃常识的思考呢。因为,经验越是丰富,经验就有可能会束缚思维。所以说呢,在列出可选项时,我们需要跳出那些已成为惯例和常识的「思维条框」,随机应变地进行思考。
把能够想到的所有可选项列完之后,接下来,就是从中选出最适合的解决方案。我们对于解决方案的判断标准有效果、速度、成本、风险、副作用等。
我们要对每个选项进行综合评价之后,再确定最终解决方案,可以通过打分的方式,也可以按高、中、低的程度进行评价。
学习要点:尽可能多地列出解决方案的可选项,再进行判断。到此为止,我们已经学完了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的 4 个步骤,What , Where , Why , How 。请大家熟练掌握这 4 步,在日常生活中多多运用,帮助我们提升解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