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 PPT 时的 4 个基本原则,第一个原则,连接。在整理衣柜的时候,很多人会按照「袜子、内衣」「上衣」「下装」「外套」这样来分类。如果把袜子和外套放在一起,或是在上衣中混杂着下装的话,会让人觉得乱糟糟的吧?其实,设计 PPT 也是如此呢。
如果把彼此相关的项目(问题和解决方案)连接好,在视觉上归成一组,使信息结构更合理,就能让人一下子看得很清楚。
而如果把问题和解决方案混杂在一起,听众就会产生混乱,理解起来也更花时间,你就无法把听众的注意力吸引到演讲汇报上来。把信息在视觉上系统组织起来,这就是「连接」的目的。
第二个原则,排列
使用好「排列」技能的话,就算条目之间没有位置相连,它们之间也会出现看不见的连线,让大家明白这些条目是属于同一部分的。排列的目的是「一体化、系统化」。所以说,做排列的时候,一定要有明确的意图来排列条目。当你想表达的意图和排列的方法一致时,就能给听众留下「明快」、「简练」的印象。
第三个原则,反复
「反复」就是要让 PPT 上存在的视觉要素,比如字体、颜色、尺寸、质感、位置关系、线的粗细、图表、图片、表格等反复出现。这样可以使得条目进一步系统化,强化一体感。
我们通常会下意识地遵守这种反复的原则。比如说,在同一句话中文字的颜色、大小、字体一般是不变的。当然,在同一篇文章中也应该用同样的文字颜色、字体、大小。在 PPT 设计中,我们要通过进一步强调反复,花一点心思,有意识地运用反复,来达到系统化、一体化的效果。
第四个原则,对比
「对比」是这 4 个基本原则中最重要的。为了从视觉上吸引听众,PPT 中的对比是必不可少的。
对比就是清晰地区分出条目之间的「不同」,避免 PPT 条目单纯地类似,能使内容张弛有度。此时,就需要你有能够大胆区分的勇气。
让标题、小标题、条目之间有明显的区别,就能产生对比感。只有明显的视觉变化,才能发挥出对比的作用。
学习要点:设计 PPT 时的 4 个基本原则。
- 连接。
- 排列。
- 反复。
- 对比。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