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2 节 比较「应该比较的东西」 成品(第1页)

在数据分析的时候,为了得到有效果的结论,通常我们都会采取什么和什么相比较的方法。但在有时我们比较的组合,却是毫无意义的。

我们一般做比较时要遵循「 apple to apple 」的原则。「 apple to apple 」的意思,就是「苹果要与苹果做比较」。换言之,就是在选择分析的比较对象之时,我们必须要选择具有相同性质的东西。如果两样都是苹果,以「酸味」、「甜味」、「颜色」、「香味」等为基准,就能分析出哪个苹果好吃。

但是,如果把苹果和橘子比较的话,本来「苹果的美味」和「橘子的美味」就是不同的,所以就无法以此做出有意义的分析。商务中的分析也是同样的道理。在这里,请大家回忆一下上一小节中我们比较服装连锁店 X 店和 Y 店的营业额差异时的情景。

此时,我们应该考虑的「前提」,也就是比较X店和Y店差异时,应该参考「苹果与苹果」比较方法。如果店铺面积、位置条件、以及营业员的数量和技能存在差异的话,比较 X 店和 Y 店就没有任何意义,就相当于在比较「苹果与橘子」。

我们再来举一个比较复杂的例子。假设我们手里有一份「以美国为据点,开展全球化的系统企业 A 公司」的分析资料。通过这个资料,他们想传达的是与 S&P500 指数(标准普尔 500 指数)相比较,「导入 A 公司系统的企业」的股票价格在一直以高速度上升。乍一看好像是比较有意义的分析,实际上,却没有任何意义。

第一,是因为导入系统后,有容易产生效果的行业和行业形态,也有与之相反的状况。肯定也有人会质疑「看不出是否对我们公司产生效果呢」。

第二,是跨国企业 A 公司的「公司的顾客」中,既含有日本企业也有欧美企业。

此外,S&P500(标准普尔 500 指数)是「 Standard & Poor's 500 Stock Index 」的简称,是选择在美国证券交易所?NYSE MKT(曾经的美国证券交易所)?NASDAQ (面向世界最大的风险股票市场)上市的 500 家上市公司,以此为基础计算出美国的代表性的股票价格指数,相当于日本的日经平均股价指数。美国国外的企业受到各国股价指数的影响,因此与标准普尔 500 指数比较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听到这里我们就能明白了,这份资料并不是按照「苹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