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提出假说后,问题就解决了一半」,可见,能否提出恰当的假说是十分关键的。在「定量分析」中,为了「筛选出所需信息」,首先决定「为了什么而分析」是必不可少的。
在定量分析中,假说指的是「自己得出的一个未验证的答案」。举例来说就是「今后的市场应该会像这样变化」、「这个新商品应该能满足客户的需求」等等。
但是,假说必须是建立在有一定的依据可言的基础上才行。没有任何依据的假说,就不是假说,而是「瞎猜」了。因此,以往的经验或者目前获得的数字、信息等数据,以及你头脑中装着的知识是你能否提出恰当的假说的关键所在。
当然,并不是说如果没有这些因素,就无法提出恰当的假说。但对于刚进入社会的新社会人们,必须要事先认识到这些阻碍的存在。
证明假说需要一定的依据。但是,如果在假说的阶段就详细地收集数据,却反而可能导致时间的浪费。在提出假说的时候,需要遵循「 Quick and Dirty 」,也就是快速而粗略的规律。我们并不是一开始,就要提出完美无缺的假设。假设是在「这里不对」「那里不对」的挑剔中所完善出来的。
或许也有人会信誓旦旦地说「我就是在最开始的时候就要提出完美无缺的假设!」,但一般情况,那些可以一下子想到的完美假说大都是已经烂大街的了,这样没有冲击力的假说无法在商务领域得到较好的结果。
逻辑思维和高效沟通的思考方式也是「 Quick and Dirty 」。通过「 Quick and Dirty」,提出一个大概的假说,反复去验证,不断地修改假说方向。从 「粗率阶段」到「聚拢阶段」不断深入,就是提出正确假设的方法。
而问题解决有以下两种情况
- 解决迄今为止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 挑战新事物
改善产品以及解决新业务中的问题点就属于情况 1 。在这种情况下,针对这些问题,其他人也会有一些信息、知识、意见等。当你想到最粗略的初步假说后,和他人一起讨论,能更快验证假说的正确性。
此时,如果得到大多数人的共鸣或认可的话,那就证明假设的方法没错。之后通过聆听更多人和其他领域人的话来验证自己的假设。最后对消费者进行团体访谈或进行大规模的问卷调查也是可行的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