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9 节 分析信息(第1页)

收集的信息未必能直接用作搭建逻辑框架的材料。有时还需要对它加以分析、深入挖掘。因为这样做能明确事物的本质、实际状态与问题点,提升它作为事实资料的价值。

举个例子。某酒店对顾客展开问卷调查,得到了「顾客平均满意度 4.2 分,满分 5 分。」的结果。乍一看,这位顾客满意度似乎挺高。

但只要结合实际情况我们发现,相比顾客满意度,酒店销售额的增长却并不理想。于是我们以顾客满意度为横轴,以顾客回头率为纵轴,制成坐标图观察两者的关系,得到一个可视化的结果。

顾客满意度超过 4 分后,回头率才能出现飙升。酒店的顾客平均满意度是 4.2 分。而 4.2 分尚处于顾客满意度刚呈现出上升苗头的阶段,还远远未达到能带来高回头率的水平。所以,什么才是有效的、能助力于酒店经营的事实,自然不言自明了。

统计数据等事实,有时会流于表象,模糊事物的本质。所以,我们要养成多问「这是真的吗?」从而养成更深入的观察数据的习惯。

常用的分析工具有框架和数字分析。

好的,我们来举个例子。对 1 个数据进行 SWOT 分析或定位图分析,就能导出全新事实。数字分析中,可以根据时顺排列解读数据变化,也可以像前面我们所说的顾客满意度与回头率的关系一样,找出与其他数字的关联性,运用这些方法深挖手头的数据。

其实,在「哪种分析哪种手法好」的问题上,是不存在标准答案的。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因此,掌握多少用于分析的框架,拥有多少数字分析的视角,决定着是否能导出更有效的分析结果。

很多时候,仅靠调研是无法收集到足够信息的。特别是挑战新型商务或新品开发等没有先例的事情时,如果不进行实际操作,就没办法弄明白。

这时,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实验」。推出试运营店或发布试用品,收集与分析从中得到的数据。这对某些大规模商务来讲,也许实施起来有困难,但对于试点店或IT商务、新产品开发等投入不多就能开展的商务来说,是极为有效的手段。电脑游戏的Beta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从实际运作中得到的数据,远比统计数据更富有说服力。如果从实验中得出与最初主张相悖的数据,则可据数据修改我们原有的主张。

但是,实验结果是否具有普遍性,需要慎重的判断。比如,市中心与郊区,面向成年人的产品与面向儿童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