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PPT的第四个原则「对比」。对比是通过视觉上的趣味性和画面的整体结构让 PPT 更好理解。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在运用这个原则时有什么关键词和具体的做法,以及它和其它原则之间的关联影响。
对比的基本要点是:「明确两个不同特质的条目之间有什么区别」。
比如我们可以把标题和副标题的字号、文字颜色做对比,把小标题和各条目之间的文字粗细和字号做出对比。但是,这样还不够大胆,不够。在运用对比的时候,要切忌「畏畏缩缩」。我们要尽可能地使用具有强对比性的字体颜色,采用较为突出的字号、并突出文字粗细程度。
同学们也可以自己尝试一下做一张 PPT 。我们把标题和副标题的字号拉开差距,背景用蓝色,文字用白色进行突出,样式也做不同。另外,PPT 下方使用和标题背景一样的蓝色,强调和其它条目之间的对比,也强调了小标题和各个条目间的对比。是不是看起来更清晰了呢?为了明确标题和副标题、小标题和各个条目之间的不同,后者的样式比前者要简洁,能够做到这种大胆的程度,才算是发挥了对比的作用。
其实,能做出对比的不光是文字。对比要组合各种各样的要素
比如我们也可通过排列,通过将各条目之间的下划线粗细进行大胆的变化,这些都能带来对比。
到现在为止,大家已经学习了 4 个基本原则了。一般来说我们并不会只使用 4 个原则中的其中 1 个,而是几个原则同时使用。所以说,设计 PPT 的时候,不要有「暂时先这样吧」 的想法,而是要养成以「位置连接 → 排列 → 反复 → 对比」的顺序来制作的习惯,这样自然而然就能做出吸引人的 PPT 了。
今日要点:通过「对比」,把整个 PPT 画面结构化,让人更容易理解。
(本章节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