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 PPT 的第二个基本原则是「排列」。它能将分散的 PPT 各条目一体化,系统化。在使用了排列原则之后,那些因「位置连接」而分散开的条目之间也会产生看不见的线条,让条目之间互相产生关联,使 PPT 更为连贯。在这一章节,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排列时的基本方法和注意点。
其实,对于新手来说,很容易犯的排列错误是「不管怎么样先让它居中」。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呢?
一般来说,居中会给人「拘谨」「沉着」「稳重」的印象,适用于婚礼的请帖之类的正式场合,但是,在其他情况下可能会让人觉得枯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可以灵活运用一下左对齐和右对齐的效果。安排位置的时候,我们要有目的性,心里要清楚「为什么这个条目需要居中(或左对齐右对齐)」。
接下来就来给你介绍几个小技巧。
第一个小技巧是,不要使用 2 种以上的文字对齐。有时候,我们为了把 PPT 做得更吸引人、在视觉上更有趣,就使用 2 种以上的文字对齐。但其实,这样反而会让条目之间的关联变得模糊不清,变得没有连贯性。人的眼睛往往更喜欢有秩序的东西,没有连贯性的 PPT 会让观众感到不舒服。
那 2 种以上的文字对齐,就一定不好了么?其实呢,也不全是。比如,我们可以在副标题下面划上下划线,也可以在 PPT 中加入其他元素,通过这个元素让各个条目之间相连接,让 2 种以上的文字对齐一体化。这样,在视觉效果上还是能够保持重点有序。
还有一个小技巧是,用「强有力的线」来对齐。在PPT中使用了表格或是图片的情况下,视觉上会产生一条「强有力的线」。在出现强有力的线的情况下,其它的要素也要以此为基准排列才会看起来整齐。
学习要点: 「排列」能把分散的各个项目一体化、变得有组织化,更易于理解。
(本章节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