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 12 节 剖析关系:每个人都带着各自的经验而来(第1页)

引入:

WechatIMG186

在这节课开始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请看这张黑白图,来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图片描述了一个怎样的情境?谁是好人,谁是坏人?谁要对谁做什么?

你觉得这个情境发展下去,后续的结果是什么?

你可以先暂停音频,邀请你身边的人一起做这个测试。并分享你们各自的故事。

我猜,虽然你们看到的是同一幅图片,但你们描绘的故事可能完全不一样。

这张图片,其实来自于一个心理学测验,叫做主题统觉测验(Thematic Apperception Test),是美国心理学家默里?亨利于1935年为了性格研究而发展的一种测量工具,叫做内隐投射测验。他认为,给出一个同样的东西,每个人看到的都不一样。通过他们描绘自己看到了什么,我们就可以从中看到这个人的个性特点,选择的倾向或者思想情感。所以,看起来我们描绘的是图片,实际上我们描绘的是自己的内心。

比如,一个孩子最近刚读了《白雪公主》,那么她所描绘的情境可能是:左边是善良的公主,而右边是神情恶毒的继母,这位继母可能正在盘算着怎么夺走公主的遗产,最后她失败了。在这个孩子描绘的故事中,反映的是她自己的阅读经历。

那么你也可以想一想,在你描绘的故事里面,反映了你的那些思想、情感、个性或者是经历呢?

现在我们看的是一张不会说话的图片。接下来我们把难度升级,拿掉这幅图片,换成一个活生生的人。这个人,可以是你的同事、朋友、家人、另一半,或者,一个陌生人。

然后你想一想,从这个人的身上,你又会看到怎样的故事呢?不管你看到了什么,我想你大概已经明白这个练习的目的所在了。看上去我们看到的是这个人,其实我们依然是通过对这个人的观察,来反映我们自己的内心结构。

比如:

一位妈妈看到自己的孩子在打游戏,她可能会非常的担心,这个孩子已经开始出现了游戏成瘾的症状,他的学习成绩会受到影响,他的未来会一片灰暗,这个妈妈可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