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青云:你好,我是詹青云。
庞颖:你好,我是庞颖。
詹青云:大家看到我又请来了我的好朋友庞颖,就知道我们又要辩论了。从上一期节目开始跟大家聊了《美国工厂》这部纪录片,但我们之前是法律课,从法律的角度在看这部纪录片,是介绍了从纪录片出发的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
我们看到工会它在美国的历史地位,随着时代的重点的改变,以及不同的人群来回的斗争,也在不停的改变。
我觉得这部纪录片其实还有很多值得聊下去的地方,所以我们也许不止着重于法律,更纯粹的从制度,从纪录片本身出发,跟大家聊一聊我们受到的启发跟感想。
这部纪录片非常的有话题性,我已经看到了很多关于他的很有趣的讨论跟评论。有什么特别的东西是我们可以提供的,我想我们两个人又再一次的用辩论这种方式来聊这部纪录片。我们是一起看的纪录片,当时就就纪录片的主题中心和看法有很大的分歧。所以我们俩设计了一个辩题,就是美国工厂是福报,还是剥削?我站的立场是「福报」。
庞颖:我站的立场是「剥削」。
詹青云:当然我的福报这两个字是要答引号的,因为这两个字本身听上去有一点谄媚。
庞颖:我的剥削是不用打引号的,好。
詹青云:我觉得我们可以从这里开始聊,就是你的剥削到底是什么意思?剥削这两个词是有很多种定义方法的,如果用马克思的定义榨取盛工人的剩余价值就是剥削的话,其实资本主义无时无刻不在剥削。
庞颖:我当然不会这么霸道,不会说任何榨取剩余价值的行为都是剥削的,那样的话,任何商业行为几乎都是剥削。我所说的剥削就是,有点过分了,你知道吧?有一些突破底线了一些,不应该做一些应该被杜绝,或者应该被减少、应该被反对的这样的东西,我称之它为剥削。
詹青云:那很好,我的福报其实就是说这是一件好事,我承认它是不完美的,它有很多问题,它甚至不如过去。但是对于美国工厂所雇佣的那些美国工人来说,这仍然是一件好事。
非常简单的道理就是你从前的时代时光一去不复返了。在片中美国工人们自己也承认,他们当年在通用汽车的工厂做工人,一小时挣 24 美元的日子一去不复返,我现在只能挣 12 美元,可是有工作就有收入,有工作就能感到一个人存在的价值,这是一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方法,终究是一件好事,不是吗?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