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詹青云。
常春藤大学纷纷以」法庭之友「介入官司。
哈佛被诉招生歧视案,它的被告席上目前只坐着哈佛,但是它影响到的不只是哈佛,它可能影响所有的美国的大学:它们是否需要重新设计录取招生的方法?所以有很多的大学,比如常青藤的其他 7 个大学,都选择以「法庭之友」的方式介入这个官司。
我们之前介绍过,如果你觉得这个官司的判决结果对自己有影响,你想要发声,但是从案子本身的逻辑来说,你又不能够去参与成为原告或者被告,你可以向法庭递交一份文件,写一写你的意见。
其他的 16 个大学都向波士顿的地区法院递交了文件,他们的核心论点是「多元是大学重要的价值」,也是美国的最高法院在过去四五十年间,关于平权运动的判例当中,一再认同的价值。所以如果要把种族元素从大学的录取招生当中去掉,就会伤害这些大学去实现他们多元价值的努力和能力。
高考制度真的是公平的吗?
我一直觉得这个问题非常得有趣,它的有趣在于它超越了法律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和我们太切身相关了,所以我们自己也会经常地思考:高考这套制度真的是公义的吗?
高考对于我们实在是太重要了,我相信现在正在听节目的大家,应该都和我差不多,都是人生的前 18 年服务于高考这件事,再从这件事里走出来的人。我现在还能回想起我自己在上高中的时候,有很多人抱怨高考,但是我的班主任当时给大家说,「不要再抱怨了,你们应该感恩高考这个制度,它实现的是相对的公平,它一定不是完美的,可是相比其他能够设计出来的各种各样的录取制度,对于我们这样的平凡的人,它已经非常公平了。」
讨论公义的概念,都会提到一个人叫做罗尔斯(这里岔开几句,这是多聊几句)。其实我在《奇葩说》的某一期,就是讲颜值税的那一期提过这个概念。我们每一个人在这个社会之中去为自己争取权利的时候,一定都是从自己的某一个身份出发。
我今天去为女性争取权利,去为亚裔、黄种人争取权利,去为律师这个行业争取权利,它们都是我的身份的某一个侧面。还有一些很高尚的人,他们可以超越自己身份的限制,去为另一些人发声。可是即便是这样的人,在思索公平、正义这些概念的时候,其实都没有办法真正超越自己的身份背景、自己的成长环境,自己的人生经历。
「无知之幕」的思想实验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