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1 节 言论自由(五):以史为鉴,警惕倒车(第1页)

这里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插曲,就是《华盛顿邮报》写了一份意见书,说「有的时候往往是那些合理却又无法证明的怀疑,又或未经确认的内部消息,暴露出官员的无能、过失或者恶性」。

大家知道在 10 年之后,报道水门事件的正是《华盛顿邮报》,而《华盛顿邮报》所依赖的正是无法确认的信息源、未经确认的内部消息、合理却又无法证明的怀疑,暴露出官员的无能、过失或者恶性。

它真的是为自己铺了非常好的路。

这个案子发生在 1960 年代,它的一个幸运之处,是因为这个年代的法庭的 9 位大法官相对来说是一个偏自由派的组合,这些法官当中有很多是罗斯福在任期间所任命的民主派的自由派的法官。

他们在五六十年代的很多很多的判例里,确定了美国的现代法制的一些新的基石,包括在 1954 年「布朗案」当中宣布种族隔离为限,所以它面对的是一个比较友好的最高法院。

那这个书当中提到一些很有趣的细节,包括它原文摘抄了一段布莱克大法官和这个律师韦克斯勒之间的对话。

之前跟大家聊过,美国的上诉法院的审判,最高法院审判,9 个大法官是同时坐在你的面前,首席大法官坐在中间,然后按资排辈,其他的 8 个人分坐两边。

所以是一个非常有压力的环节。就是你这个律师是站在 9 个特别厉害的老爷爷老奶奶的面前,要陈述你的观点。

那这些法官有些是友好的,就是他/她跟你是站在一边的。

这个是事实,就是很多法官是有自己的政治立场和倾向的,可能你去法庭辩护之前,你是首先交了一份你的上诉书,那你的核心的观点和新的证据,你核心想要引用的之前的法律,其实都已经在这个里面了。

你的这个在法庭上去辩护的过程,其实更像是一个查缺补漏的过程。

你在那里发表一段陈述,这 9 个法官可以轮番地、挨个地,或者是一直不停地问问题,然后这个律师就要准备好接受这些提问。

这些法官当中有的是跟你站在一边的,但已经决定要把他/她的票投给你,然后他/她就问一些诱导性的,能够说出好的观点的问题。

有一些是怀着敌意的——就是跟你站在对立面的,然后就不停地挑战你,挑你的问题,逼迫你去论证。

这些事情我觉得应该没有谁会无聊到想去看这个庭审。

美国最高法院的网站上它会放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