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节 总序:词是一种怎样的文体?(第1页)

在正式进入主题之前,我想先来给你讲讲「词」是怎样一种文体,它拥有怎么样的美感特质,以及我们如何去读词。

我们说词,都会说「宋词」。所以这期内容,我们首先来谈谈,词为什么成为宋代的代表文学呢?其实,这跟宋代文化的特性是分不开的。

宋代文化的特性是什么?

我们都知道,宋代自统一政权以来,都是处于相当艰难的境地,内忧外患,积弱不振,不像汉朝、唐朝那样的富强。但是国势贫弱的宋,却是在秦汉统一王朝之后,年祚最长的朝代。唐代只有 289 年,宋代却有 319 年。

两宋周边环伺的敌人都非等闲之辈,先后是辽、金两大强敌,最后面对的是横扫欧亚的蒙古。北宋被金所灭,宋室南渡,虽然失去了半壁江山,但也支撑了颇长的时间。可见宋绝非不堪一击的弱国,仍然有它顽强的一面。

这种国族精神也反应在宋代整个文化当中。郑骞《词曲的特质》里曾经这样的说,他说宋朝的一切都足以代表中国文化阴柔方面,不止词这一端。柔并不是一味的软绵绵,而要有一种韧性。这个「韧」是强韧、坚韧的韧。

宋词代表中国文化阴柔的一面,但所谓阴柔并不是一味的缠绵软弱,而是要有一种坚定的生命力,可以称之为韧性。只有韧性才能成为文学的一体,这种韧性来自认真、热忱的生命态度,不屈不挠的精神,抒发为文,自然有一种格调,一种骨气。词虽然写感伤之情,但名家的作品普遍都不悲伤,反而笔力很沉着、豪荡,抑扬有致。正因为有这种韧性在,宋词里所表现的那种执着的信念,即使岁月多变,人世难料,但此情不渝,这都呼应了宋人那种知其不可为而为的积极入世的情怀。如同春天的生命,像野草一般,柔中带刚,有着无穷的生机。阴柔与韧性,形成生命中一种不断拉扯的动力,配合着长短参差的句式,起伏变化的语调,使得词之为体,词情顿挫有致,多了一种婉转曲折的韵味。宋词的美就美在有这种跌荡之姿。

▲南宋 佚名 《盥手观花图》

我们喜欢词,爱读词,可以是因为欣赏词的文字之美,或者是被词情感动所致。那么词情是如何感动我们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