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常人的境界」的观点,和大家介绍了唐代文人词所呈现的两种样态,无尽相思和触景伤情。今天和你们讨论的,是第三种样态,回忆旧日的美好。
如何用词「书写回忆」?
回忆是词的主旋律,为什么这样说呢?在第一个单元里,介绍词的美感特质的时候,和大家说过,词配合乐曲而填写,而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因此「此间易逝」一直是词的主题精神。文人词则常以今昔对照的主题,呈现相对性的美感。再从词的上下篇,对偶句的结构,及重复得来反差的旋律节奏,更强化了相对美感的特质。「回忆书写」就是其中最普遍的题材。
文学诠释不仅仅是要探讨词「书写回忆」的内容,也要同情、了解词人的怀旧心理,更要充分掌握这一类词的文体特性。换句话说,都是要认真面对文辞的表达方式,它所形成的美感,以及词的形式、意义。其实何止是面对「回忆书写」的词要这样的态度,诠释所有的文学作品理应如是。不过,由于这个题材最能呈现词的相对性的美感,因此我借这个机会,会在这一集里,希望能充分结合形式与内容,和大家分享词体之美。
白居易回忆旧日的美好,用《忆江南》这个词调写了三首词,构成了一个整体,是唐代书写回忆题材的最佳代表。首先我们从文本出发,依据前后脉络,看看白居易怎样铺陈对江南的记忆图象,让读者、听众也能跟着他的笔触体验一番。
第一首《忆江南》是这样写的: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千里江山图》(局部)
早期的词许多都是即事名篇,白居易用这个词牌「忆江南」,也就呼应着这阕词的内容,它叙写的是对江南的追忆之情。
作者开篇说「江南好,风景旧曾谙」,他赞颂江南,正因为它风景美好,所以忘不了,时常都惦念着它。作者认识江南风景之好,不是从书本或别人口中所说而得知的,而是以前曾经经历过而熟悉的景物,所以留下深刻的印象。
「忆江南」这个词调,中间的一联,两行七言句,是凸显主题的关键。在回忆书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