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始谈的是「美丽与哀愁,花间词的物质性与精神面」。在这个单元里会为你们介绍花间词的情感世界。词由中唐发展到晚唐五代,可以说已逐渐步入专业化的阶段。所谓专业化,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在词的创作数量上明显增加,
一是词的质感更精致,词家的风格更显著。
温庭筠与词的风格确立
《花间集》最能具体呈现这些特色。《花间集》是五代时后蜀赵崇祚编的一本选集,一共选了十八家、五百首词,他主要是为配合歌舞宴乐的演出而编选的。《花间集》的内容多写伤春怨别,写景则普遍是庭园楼阁。用美丽的辞藻,婉约的手法写景言情,构成了一种很精美细致的艺术特质。而这些词篇融合了美丽的文字与哀愁的情意,究竟形成怎样的美感特色,为词体创造了怎样的情感境界呢,这个单元里我将会透过几首名家词,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情感样态。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温庭筠的《菩萨蛮》。温庭筠是晚唐的诗人,工于言情诗的创作,风格绮丽,与李商隐并称「温李」。温庭筠出生于没落的贵族家庭,很有天赋,文思敏捷。由于仕途困顿,常常出入于歌楼妓院。《旧唐书·文苑传》批评他品格凡俗低下,不修边幅,能鼓琴吹笛,写作艳丽的文辞。根据这些资料,我们就不难知道,为什么温庭筠会成为重要的词家,为花间词人的先导,开五代两宋词之盛了。
第一,他精通音律,这些能成为填词专业的重要条件。
第二,他终日流连坊肆,与歌女乐工频繁接触,自然学会如何对应俗情世界的歌词技法,创作出迎合大众,易于传播的题材内容。
第三,他有诗人的才华,温庭筠既长于写艳情诗,他的词风也因此华丽浓艳,他的词题材内容主要也是描写美人的苦闷情绪,追求缠绵的爱情为主。俗而不失雅,才能奠定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温庭筠诗风,上承南朝宫体的余风,下启花间派的艳体,是民间词转为文人词的重要标志,而自温庭筠开始,词才具有了自己的独特的风格。而且「诗庄词媚」、「词为艳科」的特色才得以确立。
过去对于温庭筠词风的批评,主要有三个论点:
一个是刘熙载说的「精妙绝伦」,赞美温词很精致、很美妙,超过一般人的表现,这着重于温词技巧精深,色彩华丽,极富修饰之美的特质。
第二是张惠言说的「深美宏约」,是说温词有寄托,所以深;浓丽,所以美;背景是整个宇宙人生,所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