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 节 南唐词:感悟伤情与情意转折(第1页)

西蜀花间词的美丽与哀愁,它代表的是晚唐艳情诗延续的发展,给人风格雅丽浓艳的整体感觉。相对于此,我们今天开始谈的第四、第五个单元,和大家介绍的是比花间词时间稍晚一点的南唐词,它代表一种延续江南小调和唐代抒情七绝的传统,发展出来的比较清雅的格调。

花间和南唐,代表两种文化。西蜀的都城在长江上游的成都,南唐的都城则在长江下游的南京。西蜀的作者大多是宫廷豪门的清客,而南唐的作者则大多是统治阶层的人物,代表作家是南唐中主李璟,后主李煜,和中主朝宰相冯延巳。他们的政治地位和文化水平高于一般的花间作家,因此南唐词虽然也大多是娱宾遣兴之作,配合歌舞宴乐而填写,大部分是写男女相思怨别、伤春悲秋的题材内容,但整体来说格调比花间词高雅,遣词造句则更清新俊秀,比较能显现作者的真性情。

南唐将近四十年的国祚,中主李璟以及冯延巳执政的时期,正是由盛转衰的阶段,后主更是亡国之君,因此他们的词多少蕴含着时代的烙印,充满着好景不长,人生易逝的哀感。因为融合了个人的身世之感,无疑便深化了词的情感意境,而赋予了诗人兴发感动的质素,容易触动读者的情绪,这是非常值得重视的一点,也是词史的一大演进。

下面我将就「忧时与伤怀」的主旨,分别以李璟和冯延巳的一首词,介绍静态的和动态的两种抒情方式。

第一首是李璟的《摊破浣溪沙》,看他如何借物我共感、感物伤怀的方式,表达无穷的怨恨。

李璟天性比较懦弱,素昧威武,在位后期,国家的形势已非常危险了,刚开始屈服于周,自去帝号,改称国主,后来又奉宋正朔称臣,抑郁而终。李璟多才艺,好读书,颇具文学艺术的才华。他的词仅存四首,都写男女情事,以清丽的词句写幽怨的情思,其中尤以《摊破浣溪沙》一首最为脍炙人口。

《摊破浣溪沙》里的静态抒情

《摊破浣溪沙》这首词也是静态抒情的典范。词是这样写的: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宋代以来很多人特别爱上「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这两句,然而王国维却认为头两句,「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带有众芳无味、美人迟暮之感,赞美他写出了景物和人情融合的意境。其实整首词是一个整体,前后互相呼应,作者用了许多感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