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三集已详细介绍李煜前后期词情意内容的重要特色,看到他在极欢乐和极悲痛中度过悲剧性一生的情况。而在后期做阶下囚的痛苦生活中,虽然可借梦来寻求片刻的欢乐,但他已意识到其实美好的一切都随时间而漂逝,慢慢体悟到人生不过是一场虚幻。人生如梦,这样的一个生命课题,李后主之前在词史上未曾出现。唐五代词人中的「梦词」表现出最完整的形态的是韦庄的《女冠子》:
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语多时。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
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觉来知是梦,不胜悲。
这一首词写男子思念女子相思而成梦,梦醒而悲的情况,具体明白地叙述了入梦,梦中到梦醒的整个过程。而写梦中情节尤其精彩,仿佛真的像过去情境的重现。从两人窃窃私语,看见女子的面貌眉妆,一颦一笑间展现温柔娇羞的模样,然后写到分手时依依不舍的神态,历历在目。那这是唐五代「梦词」中不常看到的内容。最后写,正在难分难舍之际,词人忽然醒来,才知道是一场梦。
情节做这样快速的转折变化,给人措手不及的感觉,由此生出极端悲切的情绪,那完全是可以理解的。用清晰的梦中景,对比、反衬当下的处境,激起相对悲情,上一集介绍的后主的《忆江南》词,也有相类似的内容,也用了同样的手法。当后主以一已的生命历练,将自己的真实的生命感受化入词中,写出人生如梦的体验时,他的词已提升到另一个层次,情感之外多了一份略带哲思的感悟,超出了一般男女情思的藩篱,已进入了士大夫更幽深、高远的情意世界。
李后主个性偏执,他认定什么就是什么了,他人生的虚妄感是活在自我封闭的世界中所形成的,他的个性决定了他的一生。怎样去界定生活的意义,怎样去认知自己与外在世界的关联,就是一种生命的抉择。后主选择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面对人生,他采取的是一种自我孤立,不再信任别人的态度。他亡国之后,心中充满着悔恨,却不加以反省、改善,反而因为纵容自己的情绪,耽溺在哀愁怨恨中,用冷漠的态度面对现实环境周遭的一切。
后主之所以如此,是不难理解的,他活在过去,没有勇气接受现在,因而就没有了未来。换句话说,他个人的内在世界被掏空了,已失去了与外在世界的联系,整个人生顿然失去方向,也找不到什么值得追求的价值与意义。他心里应该有很深的罪疚感,平常处于极度焦虑不安的状态中,孤立无援,于是带着自虐的心态,放纵自己的情绪。也因为对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