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不由己之哀叹」,那样的情绪多少是由于受制于外在因素,让人失去自主的能力,甚至有一种宿命的感觉,而产生的时不我与的哀伤和生命的无力感。至于今天和大家分析的这一类写功名未就的词,它们的时间意识更具悲剧感,它们所抒发的生命情调则充满着一种执着无悔与命运对抗的精神,表达了人的强烈的生命意志。
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又说:「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中国读书人普遍都有时间压力带来的焦虑感,一则面对时间匆匆消逝,本身就无能为力,而在有限的生命中有着追求的理想,却时刻担心在生命结束前都无法达成。《诗经》说:「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就是要人充分利用时间,孳孳矻矻努力学习,用心做事,不止为自己,也为苍生做一些有益的事,得到世人的敬重,不要愧对父母。这是我们文化里视为理所当然的为人处事,需踏实认真的基本态度。
至于才能越高,抱负越大的人,则需要要求自己肩负更大的责任,对社会做出更大的奉献,这样才不会辜负自己,才能发挥人性的光辉,因已而及人,带给人群更大的福祉,并能树立典范,以启发后来的人继续前进。这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最重要的生命力量。
儒家所谓的「三不朽」,立德、立言、立功,是人们赖以对抗时间无穷的压力,命运无情的操弄,所展现出来的意志与精神。相信只要忠于自己,凭借砥砺德行,戮力从功,发奋著书,我们便可以在人世间留下美名,成就不朽的人生,因此就能证明人的存在意义和生命的价值。
有为者当如是,人们抱着积极入世的情怀,将使命感转化为信念之后,行动力量增强,便有勇往直前的力量。虽然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阻挠,明知会有无可挣脱的限制,有着深层的时间压力,难免有挫折,让人想放弃,但是却又不甘心,还是要坚定信念,百折不挠,全力以赴。
要成就这样的人生,绝不会是平顺的,往往会颠簸跌宕,他们承受的苦楚不是一般人所能体会,这可以说是一种悲剧的人生。他们所展现的可歌可泣的悲剧感正是一种知其不可为而为知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儒家入世情怀最佳的表现,也展现了人忠于自己,为自己做出生命的抉择,并为这些抉择而勇于承担,努力不服输的精神。它见证了人性的尊严,以及对生命的热爱。
这些性格特质很早便在我们的神话传说里,像「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等等的故事中显露了出来,日后贯彻在我们的文化之中。那是源于一份不忍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