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介绍与空间意识相关的课题,那就是离别的题材,看宋人在词中是怎样面对离愁,表现了哪些特色。因为离别是现实人生中经常发生的事,因兹而产生的离愁别绪是很普遍的人间情意。宋词里这一类作品的数量相当多,因此这个单元篇幅会比较长一点,将分别透过六集来加以介绍。在今天谈的这一集的主题是「孤单独行」。
离人一旦与亲友分手了,从此便走上孤独的路,昔日的温馨对照今日的凄凉,分外令人哀伤、难过,产生无穷的怨恨。那宋词里对送别当下难以医治的愁绪,离别后孤单寂寞之情都有很深刻动人的记录。下面会为大家介绍柳永的《雨霖铃》、秦观的《踏莎行》和吴文英的《唐多令》(音译)。这三阕词写送别和别后愁情,深情哀切、幽怨缠绵,堪称宋词的代表。在讲解这些词篇之前,我想先就离别这样的题材,在宋人以词的形式来表达,相对于诗有着怎样的基本情调,简单做个说明。
首先之前在谈唐代文人词的时候,稍微提过诗歌写离别题材的发展情况。先秦的代表 文学《诗经》写离愁思念之作不是很多,当时书不同文,车不同轨,出外远行不那么方便。可是到了大一统时期,文字统一了,交通改善了,因此赴京求功名,到边关作战,或者出外去经商谋生的,变成很普遍的现象。于是,从汉代开始,诗歌出现大量的生离死别、羁旅行驿、思闺念远的题材内容。
时间推移、空间契阔、人生无常的感叹,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的忧惧,慢慢就变成中国抒情诗的主旋律。中国幅员实在太大了,人们一旦分别,天涯渺茫,实在难以重聚,对送别的人和离去的人,是心中莫大的痛,充满着时移世转、人去不归的焦虑。江淹《别赋》说,「黯然销魂者,为别而已矣!」离别之令人难受,就是因为后会难期了,别后相思更是一辈子的纠缠。但归根究底就,是因为我们有着一份无法割舍的情。屈原《九歌·少司命》说,「悲莫悲兮生别离」,人间最悲哀的事莫过于活生生的别离。我们不是有「生离死别」的说法吗?就是说离别可分为生离和死别两种。
为什么说生离的悲哀是最悲哀的,难道他比死别还悲哀吗?叶嘉莹先生分析《古诗十九首》的「与君生别离」时认为:
生离之所以异于死别,或者说生离的悲苦之所以更甚于死别者,可分为两点来说:
第一,死别的形成乃是不由人的一件事。对于这种无可挽回的生命的终结,我们虽然会极度悲痛,然而另一方面却有着莫可奈何而只好一意担荷承受的感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