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4 节 宋词——欧阳修、苏东坡:明月春风与共(第1页)

宋人面对离愁的态度,已经和大家谈论过五个主题,了解了宋人在词中面对离愁的态度和处理的方式,看到了他们消极无奈的心声,也看见他们排解离愁的努力,表现出为情所困,也展现了此情不渝的精神。读来无不为之动容,也令人引起共鸣,因为这些都是我们常有的经验。因为重视人间情意,因此就总是为离愁所苦,那是在所难免的。

今天要和大家谈的另一种表现的方式,则非一般人所能做到的,它需要一份豪情,一份旷达的胸襟,更圆融、通透的人生体验。换言之,它是一种更正面的、更理性的、更勇敢的去反扑、疏解这困扰人心的离愁别绪的表现。这些努力虽然未必都能如愿,让心灵获得真正的安顿,但那充满强烈的生命意志的精神,还是令人感佩的。词人的这种用心,这种以更豪放、阔达的精神化解离恨的态度,确实能激发人心,为人间情意赋予更积极、更正向的意义。

今天的主题叫「明月春风与共」,意是劝人,要不承担着因情而生的苦果,甘之如饴的接受;要不就是透过情理的思辨,摆脱它的束缚,卸下心中的憾恨,潇洒以对。这样便能沉醉于春风,怡然于月下,此生便无遗恨,也能于相思别恨中领会到人情之温馨与美好。

下面要谈论的词人主要是苏轼和欧阳修。刚好欧阳修的《玉楼春》用了春花的意象,而东坡的《水调歌头》则是透过明月来抒情。

一般来说,词善于写伤春的情怀,诗则长于写秋天的悲感。古语有云:「春女思,秋士悲」,女子春日的情怀,颇能象征词的情韵。春天是一个奇特的季节,处处充满生机,然而气候却不稳定,阴晴难测,变化多端,因此大地虽长出许多花草,冒出无数新芽,可是这些植物能否顺利生长,却充满着变数。所以春天虽生机盎然,却也有几分混沌。身处其中,既感受到生命的喜悦,享受着青春的甜美,又有一些忧虑,怕春光易逝,好景不长。这如同女子的心情,一方面有着如花一般的美丽年华,一方面又充满着韶光易逝,美人迟暮之感。这种既感受美好,又犹疑不安的情绪就是春情,也是词里最重要的一种情绪。而在春日中的各种离愁别绪,尤其让人倍感难受。

欧阳修的代表作几乎都是「春词」,留春、惜春、送春、伤春,欧词不断歌咏这一份融合着美丽与哀愁的春天的情绪。

前面谈过欧阳修词的特色,我们往往可以他的风月多情的作品中,体会出他心性中所具有的对于人间美好事物的赏爱之情,对生命之苦难无常的感慨,以及他自己在赏爱与感慨相交杂织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