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发展到南宋,适逢时代动乱,国家失去半壁江山的状态,词人无论是在朝、在野,他们身处期间,时刻都充满着感时忧国的心情。因此,南宋词人关心的课题,除了一般生活情趣、歌乐应用的范围外,自然也会扩及时代政治等方面,发而为词,亦多怨怒愤恨之气、抑郁苦闷之情,多属豪放的风格。今天这一集要介绍的是由北方来到南方的豪放词大家辛弃疾的词,要透过他的长短句,论述词中的一种悲郁的情绪,就是一种沉郁悲痛之情。
关于稼轩的生平,前面已有介绍,现在简单再复述一下,以了解他的处境和心境。辛弃疾是济南历城人,他生活在西元十二世纪四十年代到十三世纪初期,正值南宋中叶,赵宋政权只有具有东南半壁江山,淮河以北地区为金人所占领。当时南宋朝廷官员大致可分为两派,一派主战,一派主和。主和派中的人物大多是江南人,他们不但为了政治主张,并且为了地域之见,对于北方来的「归正人」(即投归正统)特别歧视。所谓「归正人」,即是中原沦陷后从北方起义渡江的人士,包括作战时阵前起义的兵将。稼轩在绍兴末年率领七、八千义军南渡,渡江以后他的部队解散了,他自己则做了若干年的地方小官,后来渐渐得到进用,那是器重他的两个宰相,虞允文和叶衡的帮忙。不久虞允文去世了,叶衡因事去职,他便失去了朝中重要人物的支持。
稼轩可说是一部分归正人的领袖,因此主和派的当政者尤其不喜欢他这样对外挚切恢复、为政凌厉刚猛的人物。稼轩终其一生都被压抑在这种环境之下。他后来逐渐有发展,在外做到安抚史,在朝做到兵部侍郎、龙图阁待制,地位不算低了,在归正人当中更是凤毛麟角。但以稼轩的才气和抱负而言,则是吃了一辈子亏,何况他曾经两度落职闲居。平生郁勃之气完全发之于词,这才有那样的龙腾虎踯的笔势。所以想了解稼轩的词必须了解他所处的南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的政局和他的身世际遇,因为稼轩他不是一个吟风弄月的江湖词客而已。
稼轩不止是宋词的大家,同时也是忠义奋发、功名慷慨之士。他留下了六百多首词,这些作品根源自他的才学和性情,还有他一生动荡的身世、郁勃的怀抱,所以能够展现出雄浑豪宕的气势,沉郁顿挫的格调,别开生面。关于稼轩词的主题意识,我的老师郑骞先生有一段话很值得参考,他说:「稼轩是忠义之士,但是他的词却很少缠绵忠爱之作,很少直接说到国家。他所写的都是他个人的壮慨之怀,郁勃之气,与夫退居时的闲而不适之情。要想知道稼轩谋国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