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3 节 宋词——悲怆:姜夔《扬州慢》吴文英《金缕歌》(第1页)

读过辛弃疾的词,相信你们都会被词中的悲郁情意所感动,那是英雄豪杰失意的悲歌。稼轩之后南宋局势更行恶劣,复国无望,整个士气更是一片低迷。今天这一集的主题是感慨今昔之悲怆,要和大家介绍的是南宋典雅派名家姜夔和吴文英感时忧国的情怀。首先介绍姜夔的《扬州慢》。

姜夔字号白石道人,他是江西人,因为自幼跟着父亲宦游湖北,他在湖北一带居住甚久,后来家居浙江吴兴,漫游苏杭扬淮之间,到处依人做客,一生不仕,少好山林,又与当时名家如范成大、杨万里等人交友,互相唱酬,极受推崇,最后死于西湖。白石是诗人,也是词人,精通音乐和书法,其中以词的成就最高,有《白石道人歌曲》传世,其中有十七首著名的工尺谱,是研究宋词乐谱的宝贵资料。姜白石妙解音律,能自度曲,他的词音调协婉,词句精美,意境清幽峭拔,于传统的豪放和婉约派之外,别开清空骚雅一派,影响甚为深远。

白石一生的羁旅岁月极长,大约自二十岁到四十三岁,漫漫的二十三年间,他的行踪不定,来往江湖之上,看来处处是家,其实处处非家。四十三岁以后居住杭州,虽然逐渐安定了,却又考场失意,生活清苦。白石先天有诗人敏锐善感的个性、孤高自赏的性情,后天的生活困顿,天涯零落,更增加了他身不由己的哀叹。反映在他的词中,就有一种强烈的天涯漂泊之感,一种冷僻、幽独的格调。

▲宋 钧窑玫瑰紫釉葵花式花盆 北京故宫博物院

《扬州慢》里的「黍离之悲」

《扬州慢》是他早期的作品。词的叙文这样说:「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这阙词是姜夔二十二岁时所写的一首歌曲,描写目睹扬州城遭金人掠夺后的凄凉景象,所引发的哀时伤乱之情。扬州自从隋唐以来就处于大运河和长江航运的枢纽地位,也是对外贸易港口之一,商业发达,市井繁荣。宋朝在这一带设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扬州是淮南东路的置所。南宋高宗建炎三年,西元 1129 年,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