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0 节 宋词——男女两相思:晏殊《踏莎行》欧阳修《踏莎行》(第1页)

人的情爱除了自爱之外,它的发生必然是与他人有关系的。换言之,无论是亲情、友情或爱情,都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活动,彼此共同经历各种悲欢爱恨的情绪,因此我们不能单方面的去看个别的情况,而应该相对的去理解彼此的问题。就是说,在互动的关系中,某一方的情绪与另外一方的情绪是互有影响的,彼此都有关联,尤其是相亲相爱的两方,共同经历人生的美好与失意,正是「也同欢乐也同愁」。所谓「悲欢离合」,对两方而言,合则欢,离则悲,那是必然的情况。

《古诗》不是说过,「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前面谈「离别」的单元中,像第九单元和第十单元,分别介绍过「两地相思」和「同心而离居」的主题。我们从柳永《八声甘州》所说的,「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就知道想对方必然也一样的想念自己,由自己知为离愁所困,想着对方也受着同样的痛苦,那是一份对爱情的信念,表达了一种体贴的温情,因为爱情是两人的事。从李清照的《一剪梅》所说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也了解到彼此同心在分离之后双方都会各在一方思念对方,而生出无穷的愁怨,因为相思相望却不相亲,是对有情人最大的折磨。

在词中像这样的兼顾到两方来说情的例子相当多。唐君毅《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一书中,谈到了中国文学精神有一种表现是中国文学之表情,重两面关系中一往一复之情。他说:「两面关系与一面关系情之不同处,在此中两方皆为自动的用情者,两方皆确知对方对我有情谊。于是其间的情谊,遂如两镜交光而传辉互照。」中国诗人最温柔敦厚的地方,就是能以将心比心的态度来写情。杜甫作客秦州的时候,李白流放夜郎,当时有人妄传李白堕水而死,杜甫因而积思成梦,作《梦李白》诗两首。第一首说「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他说老朋友你忽然来到我的梦里,因为你知道我常把你记忆。第二首说「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他说我一连几夜都梦见你,可见你对我亲切的情意。分别叙述了两方相对的情意,就是很好的代表了。

在词里面也有类似的表现。像韦庄有两首《女冠子》词,一首是写女子怨别之情: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

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另外一首是说男子的相思之苦:

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语多时。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