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们介绍了词人以执著的热忱,面对时空流变,展现出一种阴柔中的力量,那是忠于爱情的表现,这一种天荒地变、矢志不渝的精神令人感动不已。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另一种对抗时间压力的方式:「豪宕的逸兴」。这个「逸」是放逸的逸。所谓「逸兴」是指一种高昂的心志,表现为放逸不羁、尽情赏望,有点放浪形骸的意味。
有一个成语,逸兴遄飞,意思是豪情的逸兴勃发飞扬。李白诗说:「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展现了豪情壮志、高举正阳的力量。面对时间压力,李白想以个人的才具成就不朽的功业,如同怀抱着天上的月亮,拥有了永恒。这一种逸兴豪怀是发自于内的胸襟气魄,表现于外就形成了一种气势,是一种强烈的存在意识,一种勇于突破,而不愿屈服于命运的不服输的精神。它展现出来的气势跟张力,足以震慑人心。那换而言之,这跟作者的个性学问、胸襟怀抱都有关系。
通常这一类作家都会热爱生命,多有赏望生活的性质。当他们感觉伤感、悲哀的时候,都会努力地去排遣掉,要向这些负面的、失落的情绪反扑,从而表现出一种豪性。悲哀伤感是一种下沉的陷溺,反扑却是一种上扬的振奋,这两种力量的拉扯、起伏之间,就造成了作品特有的跌宕的姿态了。
在词的创作上,这一类的作家凭借着他们个性上的豪迈放达的特质,在作品中抒发他们赏望生活的逸兴,语言风格上已非如婉约词那样的含蓄、婉转了,而是展现出一种豪放的格调,语言奔放自然,气象既俊逸且恢弘。而这一类豪荡的词不只抒情,更显现出一种生命意志。那是词境的突破。
在词史上面对时间的焦虑,忧伤老去无成,最先在词中表达强烈的自我意识,而行为上亦有放逸、豪迈的表现的是苏轼,苏东坡。虽然在东坡之前他的老师欧阳修,面对离愁已表现出豪宕的逸兴,他以热切的情怀介入生活,虽然意识到好景不长,但仍时刻保持赏望世间美好事物的心情,表现出相当积极的人生态度。我在下一个单元会特别介绍欧阳修疏解离愁这方面的表现。
不过就时间意识而言,从前面分析过,东坡的体验是最深刻的,因此他努力去疏解时间带来心理压力的意识也最明显,力度也最强。何况东坡从三十六七岁通判杭州开始填词,很快便由为酬赠他人的歌词过渡到自我抒写情怀的抒情诗,写作送别思乡的主题,引申出深沉的时空流转之悲,开拓了词的意境。
东坡三十九岁离开杭州,到密州任知州。在这段时间,他先后在湖州、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