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将唐、五代与宋区分为两个部分,但是它们不是截然二分的。我们都知道由唐五代到宋代,词的主要变化是:
第一,词的创作者由乐工、歌女发展到士大夫的积极参与;
第二,词的性质与功能逐渐由歌唱的词变为诗化的词;
第三,在形式上由小令发展到长调;
第四,内容上抒情的素材中增加了言志、说理、议论的成分;
第五,在风格上婉约体之外也出现了更多像豪放、清空、骚雅等风格的词。
这样的发展是渐进的,而且很多方面同时并存,是继承与创新交相作用所形成的有机变化,与政治上的朝代改变不一定相应。就是说,在政治上宋朝是继唐五代建立的新皇朝,而文学上可称之为宋文学的则需经过一段时间才确立。
文学的发展通常是这样的:新时代的开端是继承旧时代而来,等到新时代的自觉意识出现了,经过无数作家的参与,一代接一代人的努力,然后水到渠成,才出现代表时代的文学风格,真正的时代精神。
譬如唐代的诗歌,初唐只是南朝的余续,一直要等到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等大诗人出现的盛唐时期,才真正创造出属于唐人自家的风味,开创唐朝诗歌的格局。至于宋朝的代表文学,词,也差不多经过近百年的时间。在宋仁宗到神宗时期,有了柳永在形式上的创新和苏轼在内容上的突破性的表现,宋词的时代风格特色才有明显的轮廓。
之前,北宋初的词大体可以说是晚唐五代词风的延续,还没有显著的自家风格,足以代表一个新时代的特色。不过就文人词而言,宋初的主流发展基本上是延续南唐词风,而不是花间艳情词的传统。虽然大部分词都是应歌填写,娱宾遣兴之作,但是走的是偏向闲雅清俊的路线,而非着意要营造华丽浓艳的格调。
这是因为宋代以文立国,文人士大夫在政治上一心要改变晚唐五代混乱的一个情况,所以文学上也自觉地要走出晚唐艳丽纤弱的风格。而整个北宋的政治文化氛围,逐渐形成了一种正弊起衰,开明清朗的气象。在词的写作上已突破了花间藩篱,承接的是南唐词风,主要是因为南唐在五代时号称大国,人文荟萃。亡国后,南唐文人多为宋所延揽,他们的生命情调、生活趣味,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到宋初的政坛和文坛。更何况宋代初年不少重要的官员和作家是出生自南唐故地,江西这一带地方的。
大家读两宋文学时,都知道有以黄庭坚为首陈师道等名家为辅的所谓「江西诗派」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