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二首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说到古代的才女,那也实为不少,为才斐然,不让须眉。如那班婕妤,吴藻,都是了不得的才女。但若说名声最响亮的那还真得李清照莫属,真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关于她的事迹,我相信各位听众都比较熟悉。小的时候家境富裕。爹爹又承的是苏门衣钵,跟苏东坡有渊源。大家都知道,那个年代的女性,能读书的特别少,讲究的是三从四德,学的是持家的活计,如何纺织刺绣,伺候丈夫才是分内事儿。
再说大多人家家境穷苦,也没那条件给女孩子读书。想想当代的女性,在这点上可谓很幸福了。而李清照家境好,书香门第,家长开明,加上李清照个人天赋异禀。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李清照想不成才女都难。
现在家境好的女孩有许多去国外学艺术,音乐,绘画,文学。想成大器,是需要一定财力支撑的,从这点来看,我也是非常羡慕李清照的。
今天我们要唠嗑的,就是李清照的两首《如梦令》,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一首《常记溪亭日暮》讲的是李清照少女时代游玩的场景,李清照和小伙伴们一块儿出去玩,玩欢脱了,流连忘返,还迷了路;另一首《昨夜雨疏风骤》,则是李清照年轻的时候惜春之作,宿醉的李清照关心海棠花到底怎么样了,表现了李清照对美好事物的怜惜。
这两首词加起来不过六十六个字,可谓短小。但其内在女性细腻的情感,却有许多可以深挖之处。接下来各位观众便与我一块儿去挖掘两首如梦令的细节,体会大才女李清照细腻含蓄的少女情怀。
我们先看看《常记溪亭日暮》这首,开篇明义,常记溪亭日暮。常记说明李清照是在回忆以前游玩的事儿,并非现在就在游玩,溪亭是地点,日暮是时间。李清照外出跟好友聚会,吟诗作乐,推杯换盏,好不快活。按理说日暮了,该回家了。要知道在古代是有宵禁的,温庭筠就因犯了宵禁,被打断了牙齿。而且古人的夜生活可没现在丰富,到了黄昏的时候,就已经很晚了,该回家休息了。大家可以把日暮这个时间点看做今天的凌晨时分。
可是她「沉醉不知归路」,玩得很嗨,喝多了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