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9 节 最后一个惯匪:克东,出大事了(第1页)

克东,又名二克山,古代本是一个驿站。1915 年朱庆澜将军主政期间此处改设为县。因为这里一直有一位非常有能力的抗联地方干部王永昌(后任嫩江省农业厅厅长,抗联老战士李敏回忆说他理论水平很高,还曾经亲手刺杀过一名日军)在活动,群众基础好,所以光复后于 1945 年 11 月即建立了人民政府,属于红色政权控制较早的地区。但这里是民族混居地区,相对来说比较偏僻,又受驿站遗留下来的不良社会风气影响,治安不好,「嫖赌抽」盛行,1945 年到 1949 年期间每年都会发生杀人、抢劫等案件。

土匪当地虽然也有,但算不上很猖獗,原因简单得让人觉得怪异——克东太穷,土匪在这儿抢不着什么东西。

令人意外的是,此地最有名的土匪,报号「镇东侯」的苏佐臣,竟然和牺牲的革命军人苏舜臣有远房亲戚的关系。苏佐臣早年也参加过抗战,但不久便投靠日本成为伪警察,战后为逃脱惩罚一直顽固对抗政府。光复后不久,他曾率众包围了一个东北民主联军的捉汉奸小分队(指挥员朱振山),激战之下民主联军小分队全部牺牲,无一生还。尽管公安部门严厉追缉,始终没能将其抓获。此人在东北易手之际化装入关潜逃,一直到 1959 年才被抓获归案。

土匪不多,但「叛匪」并不少,这主要是一些在政治上有「追求」的家伙,想拉支队伍或者杀害一两个县干部,送到国军那边换个「营长」「团长」的当当(事实是国民党从没重视过这些「土贼」)。面对这种你死我活的局面,克东公安部门在打击叛匪方面一直十分严厉,捕捉周智富,便是破获克东县大队二中队预谋叛变案件中发生的一个插曲。

被捕后,周装傻充愣,而克东公安系统的审查人员业务能力不够,把他当成了被裹挟人员,没有进一步审理。周智富自称姓王,监狱里就把他称作「王大傻子」。

也不是没有人怀疑过「王大傻子」,有个在伪满期间干过审讯的留用看守,注意到他手上有类似常年使枪磨的老茧,向上反映未得到重视,于是冒险故意把一支已经拆卸了撞针的手枪「给大傻子玩」。周智富虽然为匪能耐不如「于毛子」,但小聪明不错,拿着枪左摆弄右摆弄,枪把朝上,对着自己的眼睛摸弄扳机玩。见此一幕,那个看守认为是自己神经过敏,放松了警惕。

直到哈尔滨的电话来,才知道抓获的「裹挟人员」中有个惯匪,接电话的警察马上向值班副局长郭成恪做了汇报。郭局长下令先加强看守,明天早晨进行大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