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任务郭司令和护路军乘坐的装甲列车是日军留下的前面有两节带旋转炮塔的装甲炮车,其后为一部大马力机车,再后方是两节客车改装的运兵车,四节用于运送军火的棚车和一节守车。按照预先的安排,尹副司令员带二连乘第一节装甲炮车,郭司令员带第一连乘第二节装甲炮车,饶副团长带三连乘运兵车,团政委张兴带手枪队在守车压阵。
12 月 14 日深夜,该列装甲列车没有鸣笛,悄无声息地从齐齐哈尔站出发,以每小时 40 公里的速度直奔北安而去。
装甲列车一路前行,平安抵达泰安车站,开始在那里加煤上水。郭司令带着俄语翻译姜桐一起拜会了当地苏军指挥官,与此同时,已经预先联络好的苏联红军驻军和护路军一起在站台上站哨,严密设防。整个过程颇为平静,直到加水完毕,远处的泰安镇方向才有气无力地响了几枪,看这意思,也不过是骚扰一下而已。郭维城司令指挥人员、车辆有条不紊地继续前行,直达北安,受到了当地王鹤寿司令等人的欢迎,军火装备顺利上车。当晚 6 点,列车便开始准备返回齐齐哈尔。
当时北安的情况也不稳定,11 月 15 日从延安来的陈大凡[注释]、范式人才到达这里,接收北安还不到一个月。此处半夜经常响枪,治安不佳,省警察厅厅长宫洗尘回忆,他当时睡觉都把揭了盖的手榴弹放在枕头边——宫厅长住处的玻璃窗夜间便曾被冷枪打破过。铁路上也不安全,就在这次运送军火前后,北安附近的通北县铁路公安队刚刚叛变,有个河北老乡赵光当时在那里担任县委秘书,在试图组织平叛时被杀,县公安局局长郭德华与其同行,仗着一手好枪法接连击毙两名叛匪,杀出重围到北安搬兵。
不过,由于北安一带王鹤寿等组织有一个骑兵旅、一个步兵旅,兵力相对雄厚。当地活动的土匪大多零散不成气候,最大一股据判断也只有七八十人。
一来北安的兵力颇具震慑力;二来顺利走完大半段路程,使返程中的护路军官兵多少有些放松。且不说三个连加一个手枪排押车,比后来押运原子弹的车上兵力还雄厚,再者考虑到国际影响,唯一对军火列车有威胁的「中央胡子」尚其悦,应该也不敢动苏军控制的铁道。
问题是,很多事情是不能按一般逻辑来考虑的。
晚 9 时,装甲列车走到鳌龙沟 1 一个转弯路段时,轰然一声巨响,第一、第二两节车冲出轨道,栽到了路基下面。司机紧急制动,后面的车辆才最终倾斜着停在了轨道上。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