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节 燕园旧训 薪火相传———在伟大观念中追寻真正的自由(第1页)

2018 年是北大 120 周年的校庆。

戊戌双甲子, 时间飞逝, 维新之后, 竟已百年又二十。

北大把自己的历史追溯至京师大学堂。 作为戊戌变法的新政之一, 这个学堂算是中国近代的第一所国立大学, 但它亦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 行使教育部职能, 统管全国教育。 京师大学堂既是学校, 又是衙门, 有浓厚的权力本位的色彩。

1912 年 5 月, 京师大学堂改称北京大学, 严复为首任校长。

说起严复, 今人大多知其为著名翻译家, 译有 《论自由》 《天演论》 等多部西学名著。 但鲜有提及严复与袁世凯的关系。 严复相信庸俗进化论, 信奉弱肉强食、 适者生存的社会达尔文主义, 因此他崇拜强权也就可想而知。 1915 年, 严复被袁聘为宪法起草委员, 发起成立筹安会, 为袁复辟竭力呐喊。

北大真正告别衙门做派, 与权力保持距离, 还是要从 1917 年蔡元培出任校长时算起。 蔡校长之前的北大, 虽有大学之名, 却无大学之实, 其腐败之名远播于外, 人所共知。今人所谓的北大精神, 可能主要说的也是蔡校长主政后的北大。 蔡校长 「循思想自由原则、 取兼容并包之义」, 让北大迅速成为全国学术和思想中心。 大学才开始告别太学。

那么, 什么是北大精神呢? 据说北大没有统一的校训。

有人说校训是 「科学, 民主, 爱国, 进步」, 还有人说是 「勤奋, 严谨, 求实, 创新」。

上述校训更像是幼儿园和小学的校训, 记得我小学的时候, 学校就写着后面那八个大字, 很长一段时间, 我一度认为所有小学的校训都是一样的。

也有人说, 校训应该是蔡校长提出的 「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

但是, 如果没有必要的约束, 自由很容易变得放纵散漫, 而忘记了自己肩负的使命与责任。

在我看来, 我更喜欢北大旧主燕园那古旧的校训———因真理、 得自由、 以服务。

燕园的原主是燕京大学, 它成立于 1919 年, 是近代中国规模最大、 质量最好、 环境最优美的大学之一, 它曾与美

哈佛大学合作成立哈佛燕京学社, 在国内外名声大震。

1952 年, 燕京大学被撤销, 燕园校舍由北大接收, 其中的法学等学科为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