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狩六年 (公元前 117 年), 由于国库空虚, 汉武帝决定进行货币改革, 发行白鹿皮币, 一币值 40 万钱。 原料是现成的, 皇家园林上林苑中的白鹿。 发行新币, 武帝想听听大司农颜异的意见, 因为此人性格耿直, 为官清廉。 而颜异表示反对, 理由是现今王侯朝贺所献的苍壁 (玉器的一种) 才值数千钱, 而白鹿皮反值 40 万钱, 有点本末不相称。 听罢此言, 汉武帝非常不爽。
武帝的心情是政治的晴雨表, 不用领导亲自指示, 下面的人就开始忙活, 到处收集颜异的 「黑材料」。 不久, 就有人向武帝密告颜异谋反, 武帝当即指示酷吏张汤负责侦办此案。 随后, 有人向张汤反映, 说有客人到颜异家议论国事, 对缗钱之法大发牢骚, 颜异没有表态, 但却微微撇嘴——— 「异不应, 微反唇」。 张汤立即向武帝汇报, 说颜异见法令有不当之处, 不到朝廷反映, 居然在心里非议——— 「不入言而腹诽」, 该判死刑。 武帝准奏。
张汤这个发明很伟大, 因为他将刑法的镇压功能发挥到了一个无法超越的高度, 「腹诽」 不需要有任何语言、 行为或举动, 只需皇帝一句话, 甚至一个眼神, 说你有罪, 你就有罪, 无罪也是有罪; 说你无罪你就无罪, 有罪也是无罪, 这也就是司马迁所说的, 其所治 「即上意所欲罪, 予监史深祸者; 即上意所欲释, 与监史轻平者」①。 总之, 一切的一切只需揣摩 「上意」, 唯此马首是瞻。
将腹诽的发明权完全算在张汤头上, 其实是抬举他, 他不过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创造性地将前人的智慧发扬光大而已。 张汤是个大老粗, 当时的丞相汲黯就嘲笑他没什么文化。 张汤手下有一批文化人为他寻章摘句, 充当理论打手, 「汤决大狱, 欲附古义, 乃请博士弟子治尚书、 春秋, 补廷尉史, 平亭疑法」。② 腹诽是有理论依据的, 据 《荀子·宥坐》 等文献记载, 它来源于孔子的春秋大义。 鲁定公十四年(公元前 496 年), 孔子时来运转, 受聘为鲁国最高司法官员 (大司寇) 并代理宰相一职 (摄相事), 上台仅七天, 就诛杀了当时的著名学者少正卯。 据荀子与东汉王充考证, 少正卯和孔子一样, 都系当时名重一方的著名学者, 但两人学术观念迥然有别, 两人同时都在讲学, 而且少正卯的授课方式可能更受学生欢迎, 以致孔子的学生也跑去旁听,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