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2 节 子不语,乱力怪神

司马光的取材标准与价值判断

《资治通鉴》里有很多司马光自己都不相信的内容。一个历史学家写一部经典历史著作,为什么要记载那些不相信的内容?《论语》里提过「子不语怪力乱神」,妖异的、乱七八糟的、神异的事情,孔子说他是不会过多谈论的。司马光是一个纯正的儒家学者,不相信怪力乱神,也不信奉佛教,不相信因果报应,然而他居然在《资治通鉴》里安排了连他自己都不相信的怪力乱神故事。

举个例子,《资治通鉴》第一百五十四卷,记载了北魏末年的尔朱氏之乱。北魏政权是由鲜卑的拓跋一族建立的,距离著名的北魏孝文帝改革已经过去了一百年左右,军阀势力尔朱兆带领军队杀到洛阳,王公贵族纷纷外逃。

其中,城阳王元徽向南跑到山南,想去找老部下寇祖仁。寇祖仁家里出过三个刺史,都是元徽提拔的。现在元微落难了,他理应救助元徽。王爷毕竟是王爷,逃难的时候,还随身带着一百斤黄金、五十匹马。马在当时是极其重要的财富,就像今天人们家里有车一样。没想到,寇祖仁是忘恩负义、见财起意之辈。他看到元徽带着这么多财产,认为买卖来了,想占为己有。同时尔朱兆在通缉元徽,如果把他杀了,可以马上封侯,还能得到更多的奖赏和钱财。但是,寇祖仁认为在自己家里动手名声不好,于是恐吓元徽,说尔朱兆派来的人马上就到了,他的家里藏不住,给元徽指了一条路离开。

寇祖仁在半路埋伏好了人手,杀掉了元徽,把财产掠夺过来,将元徽的首级献给了尔朱兆。然而尔朱兆不是信守承诺的人,并没有给寇祖仁封赏。

故事的关键在于,尔朱兆当天晚上做了个梦,梦见元徽对他
(本章节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