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8 节 万物一体(第1页)

我的良知是天地鬼神的主宰

中国传统文化的观念:天人合一,万物一体

大家都知道钱穆先生。钱穆先生在九十五岁之际,突然有一天经历了生命中的最后一次思想的彻悟,当时他已经不能执笔,后来通过口述,由夫人记录了下来,堪称「临终遗言」。在钱先生逝世后,这篇文章先后在《大公报》和《中国文化》杂志上公开发表,立即引起了中文学界的极大震动和广泛反响,季羡林、张岱年等老一辈学者纷纷撰文表示赞赏和认同。

那么,钱穆先生最终悟出了什么呢?他悟到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面,天人合一观乃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之归宿。在那篇文章中,他的一句话令我印象非常深刻,「我以为此下世界文化之归趋,恐必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宗主」。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 1995 年那个时候,钱穆先生认为,未来世界文化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恐怕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宗主。钱先生晚年的彻悟是关于天人合一的问题,这跟万物一体论又有什么关系呢?

天人合一的观念,用宋儒张载的术语来讲,就是「万物一体」。在理论上,最早可以追溯到孟子的「万物皆备于我」。宋代另一大儒程颢进一步发展理论,提出了「仁者浑然与物同体」的万物一体论,对王阳明产生了重要影响。

什么是「万物一体」?直截了当地说,万物一体就是一种宇宙观,也是一种人生观,更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在儒家看来,世界和宇宙的一切存在都是有机联系的共同体,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物与物之间,人与社会之间……都处在同一个休戚相关的共同体当中,而不是你争我斗的关系当中。人对于宇宙万物的态度,也要心存一种温然爱人利物之意,而不是强取豪夺,以征服自然的心态去对待它们,这包括物质界和动物界。

现在社会上正在流行一个词语,除了以前常讲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外,又增加了「生态文明」,要加强生态文明的建设。这是我们今后能够可持续性发展的一个关键性概念,此前一直被人们所忽视。现在人们终于逐渐意识到,人对自然的态度如果还是像以前那样,一切以人为中心,而不顾生态自然、环境自然等因素,那么终有一天会得到自然界的惩罚。所以我们现在不要只是盯着物质生产的 GDP,还要小心空气质量指数。

我的良知是天地鬼神的主宰

在阳明学的思想体系中,有一个重要观点虽然有些难懂,但还是有必要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