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一部优秀的禁毒电视剧《破冰行动》横空出世,上映就引起热议,因为剧中的塔寨村原型正是「中国制毒第一村」——博社村,一个以亲缘作为纽带的宗族势力与制毒、贩毒、武装暴力犯罪相结合的地下冰毒王国。
俯瞰博社村
博社村之所以能被称为「中国制毒第一村」,是因为这里的巅峰时期冰毒产量可以直接影响全国乃至全球的冰毒价格,例如某年产量充足时,冰毒的价格直接从 25 万元/公斤跌至 2~3 万元/公斤,零卖1克就一包芙蓉王的烟钱。
而缔造这个地下冰毒王国的人,是原博社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陆丰和汕尾两级人大代表,一个公然敢在村口张贴「严禁乱倒制毒垃圾」宣传横幅,号称中国冰毒教父的蔡东家。
时代背景
博社村位于广东陆丰的「三甲地区」(甲东,甲西和甲子),是一个拥有 1.4 万人的超级单姓大村庄,村民全部姓蔡,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祖先——蔡登瀛,原籍福建莆田。
南宋嘉泰四年(1204),博社村先祖蔡登瀛从福建莆田迁至陆丰博社,并生下四个儿子,从大到小分为孟(伯)、仲、叔、季。陆丰地区的村庄一般按宗族支线分「房头」,因此博社村最早有四个房头。
不过,博社村三房很早就迁走了,只剩下大房、二房和四房在这里开枝散叶。然而这三个房头发展极不均衡,在 1.4 万人中,大房有近 1 万人,二房 3000 多人,四房只有 1000 多人。
毫无疑问,大房是博社村的主力军,拥有绝对的话语权,所以也是制毒贩毒的大头。而那位带领村民从事制毒贩毒,威望极高的蔡东家,正是来自大房,这一点在电视剧《破冰行动》也有体现。
博社村的村民对于宗族的认同强于国家,政府官员不如房头族长(当然两者也可以结合,例如蔡东家),法律法规不如宗规族约。总之,古老的宗族文化制度体系,在这里依然发挥着作用(新中国成立后曾中断过一段时间)。
例如在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下,博社村的计划生育形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