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 节 禁酒令之下的「毒」酒、三 K 党、斧头帮及芝加哥之王阿尔·卡彭(第1页)

20 世纪初期,美国颁布了一条影响深远的法案——禁酒令,由此催生了社会纷乱的众生相,例如狂热种族主义的三 K 党,喜剧色彩浓厚的斧头帮,以及依靠贩卖私酒大发横财的黑帮。

在当时众多的美国黑帮里最具有影响力的是阿尔·卡彭,号称芝加哥之王,他有著名的三大教训:重机枪比冲锋枪好使;要按时向联邦政府纳税;做爱一定要戴安全套。

禁酒令是美国一条影响深远的法案,之所以会在 20 世纪初期通过并颁布,跟其国民的清教徒背景有很大关系,一直以来这群包括宗教领袖在内的清教徒人们有强烈的原教旨主义,一直「以道德的维护者」自居。

他们反对一切让人成瘾的物质,特别是酒,认为它会让人迷失本性,道德堕落,是犯罪和贫穷的根源。其实清教徒有这种想法并不意外,因为大多数宗教都认为酒不是好东西。

然而,美国又是一个极度分裂的社会,除了清教徒之外,还有一批国民是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的拥护者,他们娱乐至上,沉迷于易成瘾的物质是个人的自由选择,属于天赋人权。

这两派人物一直水火不容,清教徒们一直把制订禁止酒精(毒品)使用的立法视为自己神圣的职责,而另一边则是怎么刺激怎么来,也由此带来诸多社会问题,例如(娱乐)药物滥用、毒品泛滥、酗酒闹事等等。

最终,清教徒一派在 20 世纪初期获得第一波胜利,先是让美国政府于 1914 年制定了第一个全国性的禁毒立法——《哈里森毒品法》,它的制订和执行对后来美国社会的毒品问题及毒品政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

3 年后,即 1917 年,清教徒们又在刚拥有投票选择权,且对男人们酗酒闹事不满的妇女们支持,以及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粮食紧缺的情况下(酿酒需要粮食),让美国政府通过了宪法第十八修正案——禁酒令。

当然,禁酒令背后还有很多错综复杂的不同利益集团的政治角力:工人觉得酒精是资本家控制自己的工具;资本家认为酒精让工人的生产效率降低;蓄奴州的原奴隶主害怕黑人喝酒后激情投票;清教徒拿禁酒当武器反对天主教徒移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