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23 叹君倜傥才-5(第1页)

帝国的黎明章23叹君倜傥才-5

,,

安东军司的上尉会齐之后,翌日从长安出,带着五十名护卫军士,以及赵行德等七八位顺路同行的,共九十余骑,十七辆四轮重载马车,沿着平坦的驰道,浩浩汤汤赶赴敦煌。

顺路同行的人当中,杨麓和张良衡是丞相府词讼曹胥吏,专门押送下半年关中各地士绅百姓乡约到柱国府备案审查的。这两人还走访了相关的州县乡村,了解实际情况,以备柱国的垂询。袁兴宗是华县令,他将原本由官办的驿站承包给商人经营,既提高了驿站的使用效率,又为朝廷节省了不少开支,护国府准备先在关中推广试验,这番专门找他去问话,他便很可能被调入丞相府负责操作此事,迈出地方文吏入主中枢的关键一步。汪衡乃关中商人,六月份在潜龙柱上贴了一纸上书,建议朝廷允许商会利用券票所筹措股本,并列出了二十多条监控之策,因此被皇帝和护国府召见。

喻伯岩是去安西投军的,他身高体壮,穿着五十斤重陷阵甲,犹如一座铁塔,善使陌刀,舞动起来如同一片雪影。赵行德曾经见他硬生生斩得四个刀盾手连连后退,辽人铁浮屠也没有这般威势。燕月溪是个和善的中年商人,自称做东珠、南珠买卖的,但赵行德总觉得他的笑容背后藏着许多东西。宇文秉信是探亲回返的教戎军军士。

有了这群夏国人,赵行德和李若雪的旅途也有趣了许多。特别是杨麓、张良衡与赵行德年龄相若,这二人在夏国丞相府做事,专门负责勘察乡约,对各地的民情世风极为熟悉,问起赵行德关东的情况,往往和关西加以对比,各自都收获良多。

每当杨麓与张良衡谈及夏国乡约制度的优胜时,赵行德便颇不服输,颇有群英会舌战群儒的味道:“孟子曰,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关东之地,广开乡约、社仓结甲、乡曲义庄、义约、粥局等,可见此乃中国素来所有,并非贵国独创。”

见两名晚辈因为不熟悉关东情况而无法反驳,袁兴宗也加入进来,沉声道:“我朝乡约之制,乃蓝田吕二先生所倡,关中独有,即将推行全国。乡约与朝廷律法乃是一体,百姓自行约定之后,由柱国府、丞相府核准,在约条所及的州县村社之内,与律令府令效力相差无几,倘有不遵及背约者,等同触犯律法。如此以来,方能使善不济恶,并导引世风向好。贵国之乡约社条,与朝廷律法殊异,官府要么任其自流,要么担心结社谋反而横加限制,乡约的效力不足,难以担当引导世风之任。此乃与我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