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连数日,张九龄都是在回鹘王庭内忙着清点大军获胜后的斩获,而郭虎禅自是从军中挑了一批参军给张九龄做帮手,打仗他是行家,可是说到具体的治理,他只怕连帝国的一个县令都不如。
而张九龄显然也更热衷于做事,而不是坐等天子还朝,更何况教化蛮夷也是他这样的文臣心中的夙愿,正所谓不教而化,可谓之圣:教而化之,可谓之贤;教而不化,可谓之愚也;只不过不教而化这种事情只是个美好的愿望。
张九龄虽然熟读儒家经典,耳却并不是个彻底的儒家信徒,帝国太学的精英教育模式下,儒家,法家,兵家这些学派不过是表面上的东西罢了。
郭虎禅大军出征草原,数十万人头落地,在张九龄眼中也没有做得什么不对,反倒符合内圣外王之道,如今草原空前衰败,正是教而化之的大好时机。
于是乎,回鹘王庭里,随着张九龄的作为倒也热闹了起来,那些已经被郭虎禅宣布成为大汉治下的各部部众,在张九龄的管理下,直接从原本落后的游牧部落的组织,跨越成了帝国的郡县乡三级制度。
骨架搭了起来后,剩下的也只不过是往里面填充罢了,和回鹘一战,帝国夹军固然取得了完胜,看起来折损不大,但也阵亡了近两千士兵,伤兵近三千。
张九龄打得就是那些伤兵的主意,天子大帐里,张九龄将自己这几日来想到的东西写成的奏章呈给了郭虎禅,他想将那三千伤兵留在草原落户,可以直接作为郡县乡三级制里的地方官员来管理草原。
“张卿家,你要朕如何跟那些将士开口。”,看完张九龄的奏章后”郭虎禅沉默了很久之后,看着面前正襟危坐的张九龄,沉声道,这一次出征的军队可以说全部都是他的嫡系,那些受伤的将士,都是有功之臣,就算在草原开府建立郡县乡三级行政体系,可这草原终究还是苦寒之地,他这今天子不体恤功臣,还要把他们留在草原戍边”这算是个什么事情。
“陛下爱惜将士,臣佩服,可是和国家大事相比,三千将士实在算不得什么。”,张九龄很是平静地说道,他说话时已经摘下了头上的冠冕,因为他这句话必然得罪军中出身的天子。
“算不得什么,没有那些将士,就没有大汉,更不会有帝国的平安。”郭虎禅看着摘下冠冕的张九龄,一连冷意”“怎么,要是朕不答应,你就打算辞官来威胁朕。”
“臣不敢,只是此提议既然是臣所提出的,臣愿意辞去宰相之职,和三千将士一起留在草原。”,张九龄郑重地说道”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