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战争的意义(求定阅!)
“我十年以前, 在家里读书的时候, 天天只知道吃饭睡觉。就是奋有为, 也不过是念念文章, 想骗几层功名, 光耀门楣罢了, 哪知道国家是个什么东西, 和我有什么关系呢? 到了甲午年, 才听见人说有个什么日本国,把我们中国打败了。到了庚子年, 又听什么英国、俄国、法国、德国、意国、美国、奥国、日本八国的联合军, 把中国打败了。此时我才晓得, 世界上的人, 原来是分做一国一国的, 此疆彼界, 各不相下。我们中国, 也是世界万国中之一国, 我也是中国之一人,而我中国之人,又为何为异族统治?……我生长到二十多岁, 才知道有个国家, 才知道有个民族,才知道国家乃是全国人的大家, 才知道人人有应当尽力于这大家的大义,才知道人人应尽这个民族的大义。”
炎黄46o2年5月31日 《申报》——说国家、说民族
先有民族主义,后有国家观念,其次才有爱国主义没有民族国家观作为一个国家的基础,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实现这个国家的富强。和为了各自民族利益奋力拼搏的各国相比,炎黄46o2年的中国人国家民族意识的薄弱和欠缺则是不争的事实,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无论统治者为何人,他们无非只是捐纳之羊而已。
庚子一人一两之奇耻,日本完成民族国家的转变后的迅兴起,在中国土地上日俄战争的爆,在很大程度上刺激并且导致了中国的民族主义觉醒,甲午之前无民族主义,帝国之前无民族国家。日军在东北战场上取得的胜利,民族主义化的亚洲黄种人被证明完全可以击败白种人,并成为强国。
而“民族大起义”之时,光复会更是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民族解放”的要求,而民族解放则是最基本任务,也成为了国人的最基本动力。
觉醒后的民族主义与新兴的中国新军事力量迅结合。大量知识分子在面对民族遭受奴役,国家遭受奇耻的境遇,纷纷投笔从戎。这些热血沸腾的年轻的中**人,他们早忆接受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民族主义口号,剪掉了奴隶象征的辫子,抱着“**名为对内,实为对外,对外问题最重要者,军事”的信念,将“相将提戈,驱杀鞑奴”,“光我神州完我志”作为奋斗的要目标。
年青的平均年龄只有17.5岁的黄埔军官从而成为这场席卷全中国民族起义之中最可靠、最有力的力量,年青的军人成为民族觉醒的先声。在这股民族主义力量面前,所有的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