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殿试(1)(第1页)

巅峰权臣 正文 第32章 殿试(1)

“我大周朝20余年一直波折不断,许多的事情,为父原来没有告诉你,如今你已经是进士,马上要踏入朝廷这是非之地,今后,无论你身处京城还是省、府、州、县,都不能避免其中的争斗,为父将知晓的朝廷争斗告诉你,你自己把握。www.xiaoshuo5201.com先皇称帝以来,朝廷大臣便上奏了3种统一中原的治国之策,一是以军事为主,其余皆为其服务,建立强大的军队,从而灭亡大辽、大夏;二是军事和民事并重,逐步壮大军队和国力,徐图中原;三是以民生为主,加强国力,待到国富民强,再图中原。天承6年以前,先皇毫不犹疑选择第一种治国之策,可是效果很不好,当时,百姓穷苦,民不聊生,征战没有丝毫进展,大周岌岌可危,先皇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采取了第二种治国之策,一直到天承12年,可是效果依旧不好,主要原因是朝中重臣皆认为先皇最终目的是统一中原,所有政务皆为其服务,大臣依旧以军事为主,天承13年,先皇发现效果不好,朝中大臣思想没有转变,百姓依旧贫苦,故终日忧心忡忡,加之征战中留下的病痛,身体一日不如一日,终于在天承14年4月归天,皇上继位,年纪小,所以朝廷中以军事为主的国策又占据上风。你大伯在坤元2年便发现问题,提出要遵循先皇的治国之策,奈何势单力薄,无法左右朝政。天承4年,你大伯郁郁而终,朝廷中更是无人提及民生问题。皇上亲政之后,力图改变这种治国之策,但效果不好,完成先皇遗愿、统一中原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皇上亲政3年来,主要目标是民生,解决百姓贫穷问题,可惜,朝中重臣缺乏对民生问题的认识,没有精力、也不愿意去考虑民生问题。”

“世儿,你曾经分析皇上的心思,为父便觉得你能够通过皇上的言行了解朝廷局势,不过那时尚早,你是普通百姓,朝廷大事与你没有关系。如今,皇上在乡试、会试中所出的考题,想必已经惊动了朝廷中的某些大臣,他们是不会坐以待毙的,皇上身边缺乏谋略之士,为父估计皇上暂时难以与朝中重臣抗衡,所以,这次殿试的进士,不会有好的官职,恐怕大都会被闲置在一边。”

“世儿,朝廷大臣并不是铁桶一般,争权夺利、勾心斗角、彼此算计之事比比皆是,你大伯在世时也未能幸免,你二伯和我都不是举人、进士出身,却在天承14年分别成为吏部、户部郎中,没有你大伯的权势,几乎是不可能的,你大伯后来明确告诉我们,不会再提拔、调整我们的官职,当时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