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1 节 利用第一面营造感觉(第1页)

我们会接触很多陌生人,但接触再多,也不意味着我们的资源多。不然,公交车售票员就是朋友最多的人了。

多个朋友多条路,我们需要朋友。在此处,我所提到的朋友,并不是指生活中亲密无间的朋友,而是指在事业上能够支持你的社会资源。有的朋友,你会在当下就知道他是你的帮助者,而有的朋友,是你暂时看不到,但在未来会发挥作用的支持者。

重视他人,为自己创造机会多结交朋友,也是一种竞争力。

比如在一个产品发布会的现场,主办方还没有正式开始活动之前,你与其一个人骄傲地坐在那里孤芳自赏,不如利用这个活动多认识些朋友。大家一般都会互相打招呼,彼此交流一下、留一下联系方式,因为被邀请来的人都是具备一定宣传力度的人。

只不过有的人四处发名片,但是并没有人真正地收藏他的名片。大家离开活动现场时,这张名片可能就被大家随手一丢了。

所以,无论去参加什么样的活动,没必要成为现场「乱飞」的人,但是确定目标,注重陌生人的资源,就一定比别人机会多。那么,到底该怎么做呢?

我们接触陌生人的时候,要营造一种好的感觉,使对方和我们之间从陌生到熟悉,并为以后接触创造机会。

如果初次接触他人的时候多加注意,并真诚地运用以下三条原则,那么,你可能有机会收获一个不错的朋友。

第一,观察比提问重要。

见到陌生人的时候,我们常常会控制不住地向对方提问,因为我们需要收集对方的信息,才能把对方对标到一个合理的心理位置。但是,在和别人互动的时候,如果你连续问出三个问题,对方一定会排斥你。比如,你问对方:「你在哪里工作?」「你们公司在哪里?」「平时,你参加这样的活动多吗?」这三个问题,本身没有任何冒犯性,但只要连续提问,就造成了压迫和审问的感觉。

正确的方法是,和陌生人交流的时候,会观察比会提问更加重要。能在后续再问的问题,就别在第一次见面时问完;能自己观察到的事情,就别在提问中验证。

到底怎样观察和判断一个人?

一、看家庭文化。你看一个人去往哪里,要看他从哪里来。

二、看个人经历。他经历了什么,决定了他如何对待别人。

三、看发展阶段。一个人在事业的上升期、低谷期、膨胀期,都会影响他对你的态度。

小刘在业内是一个有名的金牌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