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讲一个罗姓大拿的故事, 狂人中的狂人。大拿当然不是我, 他的名字叫作罗伯特·罗素。
「罗姓」 的大人物还真是不少, 像罗伯斯庇尔、 罗尔斯、罗伯特·李等, 找机会以后都可以聊聊。
说起罗素, 估计无人不知。 他是英国著名的哲学家、 数学家, 1950 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非常有趣的是, 诺贝尔奖项中不包括哲学奖和数学奖, 所以有不少伟大的哲学家获得的都是诺贝尔文学奖, 如罗素同时代的法国大哲学家伯格森)。
从很多角度来说, 罗素都是成功人士中的成功人士。
罗素出身豪门, 他的祖父是第一代罗素伯爵, 曾两次出任英国首相, 被维多利亚女王封为伯爵。 罗素的父母思想进步, 但是颇受争议。 两岁的时候, 年幼的罗素就失去了母亲与姐姐, 两年后他的父亲也撒手人寰。 罗素的父母在遗嘱中委托一些自由的思想家, 如约翰·穆勒抚育他的孩子。 但最终养育罗素的还是他思想保守的祖父母。
他可能是活得最长的哲学家 (1872 ~ 1970 年), 在世存活近百年。 在其漫长的一生中, 著述等身。 据不完全统计, 他至少有 68 种著作。 所涉学科之广, 令人咋舌。 除此以外, 他还在报纸杂志上发表了大量的文章, 几乎包含你所能想象到的所有话题: 唇膏的用法, 旅游的礼仪, 雪茄的选择, 等等。
罗素酷爱写作。 据说一个最大的原因在于他发现写作于他易如反掌, 而且可以靠此获得丰厚的收入。 他每天清晨要出去独自散步一个小时, 构思出一天所要写的东西, 回来之后用早上余下的时间进行写作。 他下笔非常轻松愉快, 没有丝毫的修改。 这种令罗素惬意的活动也为他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入, 他把每一笔发表的作品和在电台上录节目的酬金都一一记在小笔记本上, 放在贴身的口袋里面, 不时拿出来看看, 并称之为 「最有益的消遣」。①
罗素也是一位世界级的导师, 几乎就所有的重大问题向人类发表意见。 比如, 中国问题, 美苏关系, 核裁军, 和平主义, 性道德, 等等。 五四运动之后, 罗素应梁启超之邀来中国讲学, 给中国留下著名的五大演讲, 后来结集出版, 名曰 《中国问题》。 虽然中国人对罗素景仰有加, 但对其观点
不冷不热, 这让罗素对中国之行非常失望。 20 世纪对于全世界的大多数人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