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跟我一起搭乘历史之船,沿着纵贯几千里的京杭大运河,探访沿途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遗迹,追寻这条漫漫长河上的人与事。
上一节我带着大家在淮安老城里作了一番巡游,考察了总督漕运公署等京杭大运河上最高的管理机构,那这一节我们来淮安的周边看看还有什么相关的历史遗存。

徐州-高邮(制作/王雨欣)
看地图的话,最明显的就是淮安西南有一大片蓝色水域,这就是现在常说的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我想在普遍的印象里,人文景观是比较容易改变,而自然景观比较稳定,或者说变化缓慢,很多时候不易被觉察。

盱眙明祖陵附近的洪泽湖(摄影/耿朔)
但如果我们把时间线拉得长一些,沧海桑田的情况比比皆是,比如我们都知道上海市区由海成陆的历史并不长,从前的长江口在漫长的时间里是在扬州镇江之间,那时候江面有几十公里宽,就像大海一样,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伐吴,就在扬州附近观望长江,发出「此天之所以限南北也」的感叹,放弃了渡江计划。
一直到唐代,出扬州南门外还能观潮,而此后随着长江挟带泥沙的不断堆积,长江口才不断下移。人类的干预对自然的改造,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我们习以为常了,而在古代,人类活动有时候也会深刻的改变原来的自然面貌。
就拿五大淡水湖来说,其中的洞庭湖是原来巨大的云梦泽的一部分,后来不断萎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历代围湖造田,目前已经退居为第二大淡水湖了。
而洪泽湖的情况恰恰相反,它是由小变大的,最早只是一些小型湖泊群,而之前我说到北宋末年黄河夺淮,此后七百多年前,黄河水居高临下,倒灌入淮,黄淮合流,流量增加,水位抬高使得原来那些大小湖泊洼地开始连成一片,汇聚成湖,最具决定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