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节 太行八陉:古人是如何穿越太行山的?(第1页)

欢迎收听我的专栏《长风万里古道行》。

上一节我们讲了太行山对于中国北方历史进程产生的影响,那么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古人是如何穿越太行山的。

当然,今天进入太行山区已经不是难事了,多条铁路、高速穿山而过,比如从北京到太原的高铁就要穿过河北井陉和山西阳泉之间的太行山腹地,会迎来一个又一个的隧道,我第一次过这一段的时候还特地看了下时间,从井陉到阳泉大概只需要三四十分钟。但古人为了穿越这座大山,那可是费尽艰辛,他们需要不断寻找、开辟和维护最近或者最好走的道路。

太行八陉,就是最著名的古人开辟的八条穿越太行山的路线。

太行八陉手绘图(插画/陈笛)

其中一部分是河流的切割作用形成的河谷,太行山是华北许多河流的发源地,绝大部分从太行山流出的河流都是由西向东流入华北平原,成为海河水系的一部分,比如河北、河南两省的界河、漳河,就是从太行山中流出的一条大河。太行八陉有时会沿着河谷而行,原因很简单,河谷当中相对的会比较平缓好走,而且会有水源的补给,但有些河谷不适合车马通行,穿越太行山的道路网很多时候也会走相对平缓的山脊,很多地段进行了修整,铺以石板。

总之,古人选路的原则,要不考虑路程短,要不就是考虑怎么更好走,随机应变,因地制宜,因此太行八陉具体的道路类型也就丰富多彩。

「太行八陉」到底是哪八陉?我们目前看到最早的记述是东晋人郭缘生写的一本书《述征记》。郭缘生这个人的名字,可能只有研究历史,准确地说,只有研究历史地理学或六朝历史的人才知道吧?关于他的生平没有任何记载,只能推测他当年跟随东晋晚期的实际掌权者刘裕北伐中原,活动在公元四世纪末五世纪初,可能是个随军的学者,《述征记》就是记述北伐活动,包括对沿途山川地理交通的记录。但是像很多古代的文献一样,《述征记》这本书早就丢失了,只是在后代其他的书里有时候可以读到引用这本书的材料。他对太行八陉的记录是:

太行山首始于河内,自河内北至幽州,凡百岭,连亘十二州之界,有八陉。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