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跟我一起搭乘历史之船,沿着纵贯几千里的京杭大运河,探访沿途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遗迹,追寻这条漫漫长河上的人与事。
上一节我提到从天津三岔口开始往南的运河干线称为南运河,它的南端是山东德州市武城县的四女寺枢纽节制闸。船一进入南运河,就要逆流而上,因为它是由南向北流的,水源主要来自两条河:发源于山西的漳河和发源于河南的卫河。南运河和北运河都被列为海河的五大支流,由此也可以看到海河的水系是非常复杂的。
南运河离开天津后,就进入河北沧州境内。

通州-天津-泊头示意图(制作/王雨欣)
说到沧州,不知道大家首先会想到什么?我记得自己是很小的时候读《水浒传》,读到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遭人陷害而被发配,感到忿忿不平,记住了他发配的地点叫「沧州」,距离大海不远,他在沧州的工作是什么呢?看草料场,书中写到在沧州「东门外十五里有座大军草场」,看草料场无疑是林冲人生最低谷的阶段,而之后风雪山神庙的情节真是让我悲喜交集。
当然我们知道这只是小说的描写,不过宋代时候的确早已有了沧州,也确实是州的建制,我去年寻访过沧州故城的遗址,不是在今天的沧州城区,而是要往东南十五六公里的旧州镇,今天还保留了部分的夯土城墙,周围都是农田,那里还有一个著名的文物「沧州铁狮子」,是公元 953 年铸造的庞然大物,用于镇海的。

沧州铁狮子(摄影/耿朔)
有趣的是,我在沧州故城里穿梭,明显感到这里地势平坦,根本没山,恐怕也不会有山神庙的存在,可见施耐庵对于这一带的地理特征不是很熟,《水浒传》里的地理想象有很多。实际上沧州所在的区域,包括更南的德州等地,都是典型的华北平原区,基本是一马平川,运河在这里流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