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跟我一起搭乘历史之船,沿着纵贯几千里的京杭大运河,探访沿途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遗迹,追寻这条漫漫长河上的人与事。

徐州-高邮(制作/王雨欣)
明清两代政府为何重视淮安?
上一节我们从徐州出发,船行中运河到达淮安。和济宁一样,淮安也是可以被称为「运河之都」的城市。之前我们说了,济宁的重要因为是运河海拔最高点,在那里对水位、水流进行合理的调节和控制。而淮安的重要性则在于它是多条水系的交汇之处,堪称运河交通线上的命脉,首先它是大运河与淮河的交汇点,这一天然的地理特点使得淮安很早就受到重视。
我们看淮安还有两个相当古老的名字:淮阴和山阳。淮阴是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所立的县,而山阳这个名字出现东晋末年,是当时新设的一个郡,此后它因为隋唐大运河的一段而闻名,就是山阳渎,连接山阳和扬州,也就是淮河和长江,前身是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为北上中原争霸而兴建的邗沟。到了南齐时期才在这里设了淮安县。
北宋末年黄河在河南滑州被人为决口后,差不多 700 多年都夺淮入海,再加上西南有洪泽湖,湖水流入淮河的出口也是在淮安附近,多水并流,使得淮安成为治理黄淮和保障运河运输通畅的重中之重,而且它又卡在京杭大运河的中间段,淮安一地的安危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说是咽喉要地一点也不为过。明清时代,南粮北运,要从运河穿长江,越淮河,才能北上,当时的船只以到淮安才视为安全。我想这是理解淮安在运河交通线上地位的切入点。
正因如此,明清两代政府对淮安极其重视,淮安附近的运河水利工程最多,管理机构级别也最高。今天的淮安市淮安区,是历史上的淮安府城,我在差不多五年前去寻访过那里与运河管理有关的遗存,当时发现几处古建筑前后纵贯老城南北,形成一条轴线,最南的是总督漕运公署,往北是镇淮楼,最北是淮安府衙,我们一个个来说。
总督漕运公署
之前我提前到济宁明代到清初是河道总督治所所在,这河道总督和漕运总督和是两个职位,河道总督负责各条大河的河道治理,漕运总督前者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